饭时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9 17:18 阅读(0)
文章:高尚光
饭时(读作“饭shei”,鲁西南地区口语),简单地说就是开饭时间。机关单位、工厂、学校、公司、企业凡有人上班的地方都有饭时。可是,你知道吗?在我们农村也有饭时,那真是一道经典靓丽的风景线、别有风味。
时间定格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前,进入夏秋时节,每到的下午两点半左右,左邻右舍就会端着盘子,拿着碗,在大门口的街筒子吃起饭来,整个街上热热闹闹。那时农村没有电风扇,没有空调,在屋里吃饭闷热,一顿饭下来满身是水,大门口的街筒子通风,透气,凉快,自然成了避暑胜地,所以当时的人们到了饭时,喜欢在大门口吃饭。
八十年代的农村,家院没有高大的院墙,搭个棚子夹个篱笆就是厨房,七漏烟八漏气。婶子、大娘从生产队干活回来就要忙着做饭,谁家炒辣子鸡,谁家煎咸鱼,谁家土豆炖肉,谁家炒豆腐丝,嗅得一清二楚,满街筒子喷香,那时的农产品基本没有化肥农药,吃的都是纯绿色无公害有机食品。临近饭时,隔壁二爷爷常在街筒子扯着喉咙喊两嗓子“✘✘✘把你家炒的小鸡端出来;老三!把你家煎的咸鱼拿几条出来”!你看吧,一会儿功夫,大门口、街上石墩子、老碾盘上就有了几个菜。大家都是把自家里做好的菜拨出一份来,让左邻右舍分享。没有板凳,大家三五成群围在一起,蹲着有滋有味的吃起来。你一言我一语,边品尝、边点赞、边聊天。高兴之余,爷爷有时把家里的散瓜干酒、高粱酒倒上两杯,为大家助兴,酒是轮着喝,两圈不到两杯酒就下肚了。饭时也是饭市,你听吧,有的谈论孩子的学习成绩;有的说老张家盖房子,吃过饭去帮忙;有的说谁家儿媳妇孝敬老人;有的赞扬谁家孩子当兵立功了,邮电局送喜报了;有的商量明天早起下地割麦子。记得当时一部农村题材的电影《喜盈门》,大家谈得热火朝天,电影中老二两口子成了村里青年人的偶像,孝老敬老是榜样!在他们身上处处散发着勤劳、善良、孝道、纯朴的农民本色。我就是在这饭时环境的熏陶下慢慢成长。
农村的饭时充满感激之情!在我童年的时候,身体比较瘦弱,母亲做的饭菜就是不爱吃,一到饭时我就瞎闹蹬,父母为我吃饭整天发愁。俗话说:百家饭香!还真是那样,每到下午吃饭时候,东家婶子把做好的咸糊涂送到俺大门口,西家大娘把做好的面条送来一碗,幸亏这些婶子大娘送来的可口饭菜,让我吃上一个饱肚子。在我幼小的心里就埋下了感恩父老乡亲的种子。所以,长大后村里修路、修碾、掏井我都满怀感恩之心,积极捐款!
饭时,美丽的场景现在依然历历在目,倍感亲切!那时人们经济不多富裕,可是他们却能相互关心,是那样无私;那时他们没有多高文化,可是他们却有教育孩子保家为国的胸怀;他们在集体中劳作,邻里关系相处却是那样团结和谐;我深深的思考,李克强总理在今年两会报告中讲到,地摊经济是一道风景线!八十年代前的农村饭时,他们心无杂念,交流情感,同样是一种地摊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