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 白居易 王勃 王维 孟浩然 李白 杜甫 李商隐 | 宋代诗人: 辛弃疾 苏轼 柳永 李清照 王安石 欧阳修 | 清代诗人: 龚自珍 曹雪芹 钱谦益 纳兰性德 王国维

亲人互助与理想社会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7-08 15:25 阅读(7)

亲人互助与理想社会

 (一)

小时候,二狗在姥姥家长大,总是缠着姥姥给讲故事,没上过学识过字的姥姥,自然讲不了郑渊洁童话,只能讲讲家族历史和乡里传说——这大概是二狗最早的历史启蒙和文学教育了。
从姥姥的讲述中,二狗幼小的心里对一个庞大的家族有了初步的概念,外祖家所在的家族,聚族而居、人丁兴旺,后来枝开叶散、迁徙各地,就有好多好多的亲戚。亲戚多了,自然就有混得好的、混得差的。姥姥家当时在全村属于“特困户”,家里主要劳动力——姥爷过世得早,姥姥一个人拉扯7个孩子,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乡间谄富嫌贫的不良风气,让姥姥和其子女看惯了讥刺的白眼、尝尽了世态的炎凉。
大舅比我妈小两岁,身体不是很好,有一年大舅生病了需要到城里去看病,从村子出发步行一天好不容易进了城,摸黑到城里某个亲戚家,亲戚慢吞吞地开了门,眼不是眼、鼻子不是鼻子的,非常不情愿的让住了一晚。第二天清早醒来,亲戚找了个理由,说什么晚上也不能继续在这里住着了。唉,出门在外看人脸色,大舅他们只能在医院冰冷的水泥地上过夜了。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姥姥家的几个孩子从小都在吃苦,很早就独立、懂事了,学习也懂得用功。成年以后,有的从政,有的当工人,有的做生意,社会经济地位与祖辈父辈比起来有明显上升,生活比较富足,相互之间也非常友爱。而彼时住在城里的亲戚,子孙没有什么出息,生活日见窘蹙了——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呀。
 
 
(二)
二狗讲这个故事,并不是快意于那个城里亲戚家的没落,而是有一些感慨。
亲亲,尊尊,贤贤是周圣人所创、孔圣人所宣扬的道理,也是老百姓遵行的准则。亲亲,亲人之间相互帮助,对周族人来说是聚集宗族集团之力、成统治天下之功,对普通老百姓来说,就是亲人之间的“抱团取暖”吧。几千年来,在这种文化的浸润下,对亲人的帮助成为一种祖祖辈辈相传的非成文契约,一种责任和义务。不履行这个契约、不承担这个义务,就是对儒家文化和祖辈所定规则的“背叛”。姥姥求医而在亲戚家受到冷遇,她无法讲更深刻的道理,只是内心伤悲,认为对方没有“亲人味”、“不厚道”而已。
从古到今,每个家族的子孙都是有起有落。“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古代帝王将相的荣耀只留在史书上和家谱里,其子孙绝大多数都成了平民百姓。人生在世要多一些慈悲友爱之心,要想一想自己虽然富贵一世,后世子孙总有不富贵之时,所谓“花无百日红,人无百世好”,善待贫穷的亲人,其实也是种下“将来子孙贫穷后受善待”之因。这样说话,可能有点佛家因果之论的色彩。即使从现实生活着想,善待亲人(能善待亲人,才能善待朋友,甚至善待陌生人),可以满足自己的慈善心和友爱心,获得精神上的满足,这样的社会才会有“温度”,更值得留恋和热爱。
 
 
当然,“亲戚有远近,朋友有厚薄”,随着世代的更替,亲戚血缘越来越远,近的也变成远的,慢慢就成相逢不相识的陌路人。现在的乡村也是这样,无论是姑表亲还是舅表亲,随着姑姑和舅舅的去世,表亲之间的走动基本就断线了。而且随着人们的少生育和“少子化”,人们的亲戚将越来越少,上一辈人“七大姑大姨”盛况将难以再现。因此,寄希望于亲人之间互助,来解救穷人的贫困,不是一条十分通达的道路。最根本的,还是有一个好的政治和社会机制,使人们不至于陷于贫困无助的景地;同时,要创造好的社会制度防止阶层固化,解决阶层流动的问题。
© 2013-2022 古诗集 | 古诗词大全 诗词名句 古文典籍 文言文名篇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