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 白居易 王勃 王维 孟浩然 李白 杜甫 李商隐 | 宋代诗人: 辛弃疾 苏轼 柳永 李清照 王安石 欧阳修 | 清代诗人: 龚自珍 曹雪芹 钱谦益 纳兰性德 王国维

吾乡吾土之⑧:小水罐和大水缸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7-08 15:15 阅读(2)

吾乡吾土之⑧:小水罐和大水缸

 (一)

上世纪七十年代,豫东一带流传有一首儿歌,词曰:“RIBEN鬼儿,喝凉水儿,打了罐子,赔了本儿”。由歌词可推知,这是抗日战争胜利以后的儿歌。在抗日战争期间,彭雪枫将军领导的红色武装,在豫东的夏邑和永城开展抗日斗争和文化宣传活动,有这样的儿歌流传也是很正常的。
 
而我感兴趣的,则是歌词中盛水的罐子。这种罐子,一般是红色或红褐色,泥质转轮制坯,无砂石,系由800至900度温度烧制而成(1200度以上才能烧制成瓷),一般本地都可生产。罐子高和直径都不到一尺,罐口两侧有两个罐鼻,可以拴上绳子放到水井里打水,也可以盛汤饭。缺点是硬度低,易破碎。
 
听老舅讲,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有一次,外祖母煮了面条,用这种陶罐盛着,让我的母亲(那时只有十岁左右),给二十里外的太姥姥送去。下午,在回来的路上,这个小女孩一边拎着陶罐走,一边哼着歌,一不小心,陶罐掉到地上摔烂了,小女孩吓的边走边哭。回到家,外祖母安慰她说:“好在是姥姥吃到了面条,要是去时摔了,就可惜了。”看来,小陶罐对那时的外家来说,也算是一个值钱的物件了。
 
(二)
 
陶瓷是人类容器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至迟在190至79万年前,原始人由于偶然的机会学会了使用火。最初,是架火“烤食”,在大快朵颐的同时,促进了大脑的进化。约在1.8万年前,可能由一位聪明的女士发明了可以直接架在火上烧烤的陶器,极大地提升了火的利用能效。
 
在一万多年前,世界各地都有制陶的技术和实践,但是中国在这方面创造最多、技术最先进。从1万多年前到夏周商三代,我国考古发现的陶器品种最多、造型优美。到东汉末年,我国已经能生产出精瓷制品了。平常人们所说造纸、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我觉得还要加上陶瓷和丝绸,而成为“六大发明”。这是古代的“高技术产品”,像“白色印钞机”一样,为那时中国的国际贸易创造了大量的顺差。
 
18世纪20至50年代,法国就利用传教士在中国的景德镇秘密收集制瓷情报。但是最后却让德国捷足先登,18世纪初年,热衷于收集中国瓷器的奥古斯特王,支持一个叫伯特格尔的化学家,试制瓷器,终于在1709年1月15日,烧制出了白色透明的瓷器,伯氏因此被称作欧洲瓷器之父。后来,为了防止泄密,奥古斯特二世甚至把伯特格尔软禁了起来。遗憾的是,沉迷于“天朝上国”的大清王朝,还没有意识到制瓷高技术外泄带来的危害。
 
 
 
(三)
 
但是,煌煌巨制的陶瓷发展史和历朝历代流传下来的精美陶瓷,与农业时代的乡村似乎关系不大,乡人们用得最多的,可能还是这种低成本的陶器。我想《左传》上“箪食壶浆以迎王师”中“壶”,就类似这种陶罐。二千多年后,七十年代末,小小年纪的我,给在田地干活的大人送饭,用的还是这种陶罐。大概到八十年代末,各种塑料制品钢制品充作生活用具,这种陶罐才退出日常生活,大概只能到现代民俗博物馆里寻其踪迹了。
 
在童年年代,家用的陶瓷用品,印象比较深的还有蓝边粗瓷大碗。大人要求孩子们:吃饭时,嘴唇不得越过第一道(上面的)蓝边,端碗时手指不能越过第二道(下面的)蓝边。经过这样的训练,给客人端饭递汤时,手指就不会碰到米饭或热汤了。还有,就是腌制酱豆的坛子,过去,酱豆是喝粥的良配,不过现在是流行的“老干妈”了。
 
再有,就是那个半人多高、直径四五尺的大水缸了。七十年代中期之前,吃水要用水桶从水井里打上来,用担子挑回家,倒进水缸里备用。后来,几乎村里家家都装上了手动的压水井,用直径四五厘米粗的塑料管,打入下地十几米或几十米,就可抽上水来,再后来手动换成了电动小马达,现在已经是自来水了。大水缸舍不得甩了,老爸在它的底部打一个洞,倒放着、埋离厨房不远处的地下,平常刷锅水洗碗水经简单过滤后,就流入了水缸。水缸旁边有一棵柿子树,枝繁叶茂,每年都能结几百斤的果子,推测起来,大水缸与有功焉。
© 2013-2022 古诗集 | 古诗词大全 诗词名句 古文典籍 文言文名篇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