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 白居易 王勃 王维 孟浩然 李白 杜甫 李商隐 | 宋代诗人: 辛弃疾 苏轼 柳永 李清照 王安石 欧阳修 | 清代诗人: 龚自珍 曹雪芹 钱谦益 纳兰性德 王国维

奇台的水磨(下)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9 06:47 阅读(1)

奇台的水磨(下)

 二、桥子大队的两盘水磨

我们在小时候是吃旱磨的面长大的,旱磨就是马拉转动的石磨,这磨的磨盘比水磨小(直径一米左右),但人推不动,要靠马拉,人把磨上磨下来的碎屑用“撒子”(一种带把的簸箕)收到箩仓里,人再踏动箩把,产生振动,把面筛下来,然后再把剩下的麦屑再搭到石磨上,继续磨,直到把面磨完筛完。关于旱磨的使用方面我曾写过一篇《石磨和石碾》的文章,发表在《奇台文史》第十九期上,做过详细的介绍,这里不再重复。
那时推磨是一家人赖以生存的重要日程,一般都由成年男人去做,我从六十年代初(那时十五六岁)到七十年代的十几年里,经常在磨坊推磨,那时我家人口多,吃的面多,几乎每月都要推两次磨,一驾(半天)只能推二斗麦子,产面七八十斤,只够吃半个月,吃完又得推,推磨把我都推怕了。
1958年,奇台县成立了人民公社,那时桥子称为桥子大队。那时只有古城子有水磨,别的地方还没有,由于人口越来越多,推面占用了人的一部分时间,为了把人从磨坊中解放出来,桥子大队也修了两盘水磨,第一盘水磨建在新户河的上面,因在东边,所以叫“东水磨”。
那时桥子地区有两道河坝,一道叫新户河,上游叫东地河,从五马场发源,流过东地,下游流入沙山子新六户,有这两个地方的人浇地。另一道叫西地河,发源于青疙瘩湖(现坎尔孜),流经西地,流入小渠子和桥子,其中新户河坝的水比较大。
东水磨就建在新户河坝上,那大概是1959年,水磨的磨址选在距上新户屯庄往上有四五里的一个叫一棵树的地方,听说是一个叫马智全的人设计的,马智全是在水磨河开下水磨的,具体的木工由桥子大队木工组的几位木匠完成,那时新户河的水还很大,足以推动水磨。
 
建磨时先把河水改了道,在地址上挖成高差五米的跌水,然后镶上由木匠做的三个木槽,又在上面盖房子,东边修库房,修建时,我没去过,因为那里离我们下新户有七八里地,那时我还年幼,具体修建的情况不清楚,后来建成后,我们才去换面、打面。
那时的东水磨可是一个红火的地方,开始是吃食堂的时候(1959年到1960年),新户地区三个队(八、九、十队)和沙山子三个队,都在水磨上吃面,后来食堂解散了,生产队给社员打回口粮(原粮),由社员自己加工,有的人家推旱磨,有的人去水磨上换面。七十年代后,生产队干脆把一年的小麦口粮秋天完全送到水磨上,然后由会计根据定量,每月做表,社员自己到水磨上打面,那时东水磨上打面的,灌醋的(后来又增加了醋房子),一时人来车往,络绎不绝,好不红火。
水磨的加工量有限,人口越来越多,推下的面粉,不够这么多人吃,打面越来越困难,到后来,人们必须排队挂号,才能打上面,有人晚上早早去排队,有的人干脆住在水磨上,有时两三天才能打上面。
 
那时的东水磨,前后两岸,栽下的柳树已是绿树成荫,莺飞长堤,鱼翔浅底,一河清水碧波荡漾,河中游弋着一群白鸭和鹅(是水磨上养的),两边绿草如茵,水磨日夜轰响,这里成了新六户风景最美的地方,每年的“六一”儿童节,桥子学校的学生都来这里过队日活动。
那时水磨上推磨的有五六个人,有一个叫方汝有的老汉负责,方汝有是桥子四队的人,是个老党员,身材瘦瘦的,还有病,啥也不能干,但因是党员,被派来负责。记得那时推磨的还有沙山子的张德录,桥子八队的维族阿德尔,十队的辛有仁,辛有仁是会计,拌醋的有九队的张多基老汉,这中间有一段小插曲,使我终生难忘。
那是1962年夏天,那时的社员口粮紧缺,往往不够吃。我父亲是有名的“大力士”,力气大,吃的就歪(多),家里的粮不够吃,经常挨饿。大队的书记刘尚甫发了个善心,叫我父亲去水磨上推磨,因为水磨上吃面不计数,吃多少不限,因此我有时也跟上父亲去水磨上玩。父亲饭量大,能吃别人几个人的饭,食堂做饭的辛老大老汉,嫌他吃得太多,不给他多做饭。父亲便自己去箩仓里挖了面,和好后,下成宽板子二节子,再去水磨上自己种的菜地里割上一把韭菜炸上,面下好后,就用和面盆子捞上半盆子,上面撒上一撮辣面子,浇上一股子醋,再拌上炸韭菜,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发出“呼噜、呼噜”的响声,下咽时“啯啯”有声,见了的人无不摇头咂舌,吃得那个香啊!看得别人都淌涎水呢!
© 2013-2022 古诗集 | 古诗词大全 诗词名句 古文典籍 文言文名篇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