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 月 亮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2-02 03:58 阅读(2)
走 月 亮
作者简介:高芳萍,女,江西鄱阳人,中学英语高级教师,现在北大附属嘉兴实验学校任教。性格开朗,喜欢户外运动,蛋雕和书法。人生格言:生命不是要超越别人,而是要战胜和超越自己!
今天是辛丑年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佳节—--中秋节,月圆之时亦是举家团圆的时候。今天的月亮特别的圆,特别的亮,此情此景,朋友圈也被今天月亮的和寄语刷屏了。
有的照片小孩手里握着月亮,嘴里含着月亮,配文字曰:“手拿把掐的,今年的月亮就先到我家了!”有的照片里则是圆圆的月亮,配文写道“看天上的月,吹人间的风!”还有的写道“月之所及,皆是团圆;目之所及,皆是喜欢!”。其中有一幅图更是让人看了不禁大笑,天上一轮圆月,地上赏月的人头顶上也是一轮圆月(秃顶),天上的月亮和地上的“月亮”遥相呼应,美不胜收。
当然,在朋友圈,也看到了各地的拜月习俗,传统的四方桌上摆满了月饼、水果以及零食,点上三炷香,准备一封鞭炮,就等着一家人忙完坐下放鞭炮赏月,配文写道:“就差月亮姐姐还没有出来!”此仪式称为拜月神或者祭星宿,系民间习俗。
看着朋友圈的照片和配文,望着皎洁的月光,我想起了儿歌“月亮走,我也走,我和月亮交朋友。”“月亮走,我也走,我给月亮提竹篓。”我想起了歌曲《月亮走我也走》里的“月亮走我也走,我送阿哥到村口,到村口,阿哥去当边防军,十里相送难分手,难分手……” 以及歌曲《不过人间》里的“月亮月亮你别睡,迷茫的人他已酒醉,思念的人已经不在,人生不过一堆堆的顾念……” 我更想起了沈复在《浮生六记》里的
《中秋》写道:吴地的习俗,当天晚上,不管大家小户的妇女都要出门,结对游玩,称为“走月亮”。
八月十五中秋节是中华民族重要的节日,千百年来每家每户都过中秋节。它源自周朝,当时,每逢秋分夜要举行迎寒和祭月活动。中春,白天敲打土鼓,吟咏诗篇用作“逆暑”,中秋夜“迎寒”,也和中春白天一样打土鼓。到了两汉魏晋时期,祭月、拜月活动逐渐演变为赏月的风气。咏月、赏月的诗赋也随之而来,且比比皆是。到了唐宋时期,中秋节已经形成一系列的节俗活动,比如祭月、拜月、赏月、玩月、吃月饼、观潮等,已经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由于秋分的日期每年不一样,中秋活动也有一些不方便,后来就变为八月十五,到了北宋太宗年间开始明确八月十五为中秋节。
过中秋节还有“走月”的习俗,有的叫做“步月”,有的叫做“走月亮”,还有的叫做“玩月亮”。中秋节的夜晚,人们穿着心仪的服装,三五成群,走上街市、园林;南方也有水面泛舟享受月光下的朦胧美。有的走向高处,好像要和月亮更贴近一点,多多沾点月亮的光。
“走月亮”是吴地旧俗,中秋夜妇女盛妆出游,踏月彻晓,谓之“走月亮”;据说苏州妇女走月亮,至少要走过三座桥,称为“走三桥”。有的要走过更多的桥而不许重复,这就不仅动体力,还须动智力。
实际上在中国南方,曾经不少地方比较盛行中秋“走月亮”的习俗,。男女未婚青年希望通过“走月亮”,月光下的月老能够帮助自己脱单;没有生育的夫妇,祈求得子;而老年人,就享受现在的美好生活,希冀重拾返老还童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