馏面条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9 17:24 阅读(0)
馏面条
上世纪七十年代我们经常吃馏面条。馏面条是用地瓜面做成的,有时扒块榆树皮,把树皮晒干上碓卡,卡成面用箩箩出渣子,然后把榆树皮面掺到地瓜面里,做成的面条既筋道又滑道。
馏面条的制作过程和现在擀面条的过程一样,因为地瓜面不筋道,一下锅就黏糊,所以不能直接下锅,只能馏。
把地瓜面擀成饼叠起来,切完后不用敞开,那面条又宽又厚,直接放到箅子上。锅里添上水,放上箅子撑,把箅子放到箅子撑上就开始烧火。
烧开锅后,掀开锅先把事先准备好的萝卜菜倒进锅里,再把面条放回锅里接着煮,等菜熟了,馏面条也就熟了。就把馏面条倒进锅里,和菜一搅拌,一般都是菜多面条少,吃口菜省口饭儿,然后把它盛到盆里。把铁勺子里倒上两匙子花生油,放到锅底下烧开,把葱花姜末倒进油里,顿时就“知啦知啦”地响起来,葱花在炸开的油里翻滚着蹦跳着,有的一下子蹦出来,跳到了脚背上烫的很疼,不过一会儿就好了,满屋里香喷喷的,那葱花姜香味直往鼻子里钻,紧接着把油倒进盆里,又“知啦”了几声,用勺子把馏面条一搅拌,那油还均匀,食欲立刻上来,巴不得快吃,这也是我最爱吃的一口。我一顿能吃两大碗,肚子充的大大的,肚子饱了眼不抱。地瓜母子方瓜菜,吃得饱消得快,不到吃饭的时候又害饿了。
那个年代,我国百废待兴,种地没有肥料,实行的是计划经济,要求多种地瓜少种小麦,因为地瓜用肥少产量高,小麦用肥多产量低。(只是地瓜和小麦做比较)那时哪有化肥,就用点土杂肥。
一到春天每家每户都要清理壕窝土鸡栏子,炕前当门都要用镢刨一行,连天井都要刨一行,刨的刨抬的抬。这样的土杂肥哪有劲啊。老人们说土换土鼓一鼓。
一口人一年只能分三四十斤小麦。那点麦子只能是人来客去,娘生日孩满月吃,平常日里哪能吃上顿白面?整天吃地瓜,那点玉米面,专烀饼子给大(方言)吃,娘说大吃上干活还有劲。那时每家每户房梁上都有个棚子专门放地瓜,从秋吃到来年春,吃着地瓜就着萝卜扎(方言,把萝卜切成片,放上盐切上葱花姜使上匙子油,有时放上点麻山(花生饼)盛在盆子里放到地瓜锅里炖)感觉真好吃。为了节约粮食我连地瓜皮都吃了,等吃完了地瓜就吃地瓜干。每家每户里都有盛地瓜干的栈子,栈子是用玉米秸或者高粱秸打成的薄帐子卷成的筒。把地瓜干放到里面,用绳子从中间捆一捆,放到天井里,下雨天就从上面搭上个苫子。
地瓜和地瓜干是我们的主粮。我放了学回到家把书包一放,第一件事就快到大桌子里找吃的,两手抓着地瓜干就往嘴里掖,那地瓜干又香又甜,越吃越爱吃。我们来到大街上边吃着地瓜干边说着童谣:“地瓜干,干干甜儿,恁娘有了个好小孩,叫什么,叫甜来,甜来甜来快上炕,舀碗面汤你尝尝,俺不尝俺要上山找俺娘...”吃着地瓜干,感觉香甜,心里快乐着。当时人们常说着一句话“小场大地无好饭,一天三时地瓜蛋,到了晚上换换饭,切上地瓜馇咸饭。”
馇咸饭先把地瓜干上碓卡,卡成面。拿来笸箩,笸箩里放上箩床,把面放到箩里,再把箩放到箩床上来回箩、荡,箩出的渣再上碓卡,早晚卡的卡不着为止。渣子喂了鸡,面就馇咸饭。
馇咸饭时,先把锅里添上水,切上麻山(花生饼),有时把熟花生米用擀饼柱擀擀,放到锅里,等水烧开了就下上面。下面时一手拿面瓢一手拿勺子,拿瓢的手要抖擞着下面,不能把面直接下到锅里 ,那样面会成个 。同时拿勺 的手要在锅里不住地搅着。下面和搅动是协调一致的。然后放上盐,要不怎么叫咸饭呢?要是放上点茼蒿菜那更好喝,我一顿能喝七大碗,就感觉那咸饭到了嗓子眼里啦,充的仰在壁子墙上一动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