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人生感悟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4 15:01 阅读(0)
父亲的人生感悟
文方红霞
父亲出生于解放前,幼年丧父,经过战乱,逃过难,要过饭;当过农民、铁路工人,退休前是国营黄泛区农场工人。父亲不会讲高深的道理,却用一言一行诠释着他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
一
父亲9岁入学,在离家3里路的水沟王上小学,一天来回4趟12里,整整三年,父亲春夏秋冬风雨无阻行走在那条乡间小路上。父亲至今记得他的小学老师姓名及形貌。三年级毕业,父亲要上高小,他先到红花集学校考试,没出录取名单,父亲担心落榜,又赶到练寺学校考,结果两所学校都录取了。考虑到红花的学校离家近,父亲最后读了红花集高小。
高小毕业,父亲想考初中。到县城考试没有结果,加之自家成份不好,父亲打算参加劳动,帮助我奶奶养家糊口,供妹妹读书。当时我奶奶已到黄泛区农场,父亲到农场后听说郑州学校在招生,与另外两人结伴,前往郑州。为了节省本来就不多的路费,他们冒雨出发,步行前往漯河,当时的土路坑洼不平,泥泞难行,低洼处水深几达胸部,他们只好脱掉鞋子,把包裹和书包顶在头上涉水,父亲不会游泳,一手扶住头上的包袱,一手拉着同伴衣服,趟过水洼,衣服尽湿。一百里路程走了一天,天黑时分才到达漯河,又乘火车赶往郑州,可郑州不招外地户口的人,父亲考初中又一次无果而返。父亲提起当年的“赶考”说:有点害怕,但不后悔。
1955年,15岁的父亲开始参加劳动,16岁正式成为农场职工。当时,农场工会为了提高工人文化素质,开办了职工业余学习班,每天上班前两个小时的文化学习,初中课程,数学、文学、化学、地理、历史等,作家白危在农场体验生活,受聘于业余学习班讲文学课。工会鼓励青年工人参加学习,不需任何费用,刚开始青年工人积极性高涨,上课的人很多,随着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有人退出了。可父亲却以为这是个难得的学习机会,正好弥补没上初中的遗憾。父亲说他每天早早到教室,冬风夏雨从不缺课,做记录,写作业,认认真真,就像在学校一样。父亲说,学习班圆了他上初中的梦,他很珍惜,每天天不亮起床去上课,白天上班,晚上写作业,一点儿不觉得累。那是父亲节奏紧张的一段生活,也是他愉快的时光。业余学习班的学习一直持续到1958年10月,父亲离开农场。
农场开办农校,父亲曾动过上学的念头,但想到家里的生活负担,想到作为大哥的责任,打消了再次上学的想法,
但父亲的学习并没有停止。三十到四十多岁,他多次参加农场的会计培训班、水利培训班。参加水利局培训班时父亲已经40了,是班上年龄最大的学员,他和那些年轻的同学参与农场测绘地图,时间长达三个多月,埋桩测量超平制图描图,样样活都干过,所以父亲对农场场部附近几个单位的地形地貌了如指掌。父亲的好学和勤勤恳恳的工作态度得到了老师和领导的肯定,几次被借调场财务科水利科干活。
父亲不喝酒,不抽烟,不打牌,就喜欢听新闻看报纸。从前是通过收音机听,现在是看电视新闻,用上智能手机后是上网看。我儿子曾经拍下两张照片:一张父亲趴在床上心无旁骛扣手机,另一张在注射室里,父亲一只手扎着点滴,一只手看着手机。父亲喜欢看报纸,我小时候家里最多的是河南科技报,父亲最关心的是报纸上的农业科学新技术、生活中的新方法,看过的报纸被父亲整齐地码放在一起,存放了好多年。父亲的爱好也让我们这个工人家庭有了文化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