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梅溪水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0 22:46 阅读(7)
曹立新散文|悠悠梅溪水
作者简介:曹立新 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嘉兴中心支公司退休员工, 知青。用文字记忆流逝的岁月;用歌声陪伴未来的人生.曾在秀洲文史,梅溪期刊发表作品。
每次回王店老家都会到老街走走,与老邻居叙叙旧聊聊天,灵灵市面。更会情不自禁地走到河边,倚在水泥栏杆上默默地凝视着眼前的市河----梅溪。如今水面上没有了大大小小来往的船只;不见了三五成群游来游去的鸭,连水流过桥洞时也没有了曾经的旋涡;当然更没有了以往踏渡(河埠)上洗衣淘米的男男女女。呈现在眼前的是水泥护栏(沿河的老屋差不多拆完了)一段直一段弯,一览无遗的沿着梅溪两岸延伸到远处,和从河底筑到街面整齐的石帮岸。街面上行人不多,水中也只有时隐时现游动的鱼和净化水质的水生植物。悠悠梅溪水,当下最安静!
梅溪是王店镇的母亲河。据《梅里志》记载,后晋天福年间(公元936年----943年)嘉兴镇遏使王逵仕至工部尚书,后居梅水。植梅百亩,今称梅溪。聚货贸易因名王店。我小时候常听老人讲,梅溪上的大桥是王店镇最古老的石桥(文革后期在道路改造中拆除),大桥向南至茅亭头原有一条大桥街,街上第一爿店是王家开的豆腐店,是王店镇名字的由来。梅溪西引长水塘之水,东连海盐塘。
其中庙桥到簖桥段穿镇而过约三华里长,市河两岸依河而筑有南北二条长街,石板路面,各式砖瓦房屋相连。河面上横跨有十余座平桥、拱桥,小河小港交会处,街面上也有桥梁直行。最有水乡特色的还是梅溪两岸哪大小不一形状各异又相隔不远的亲水石踏渡(河埠),它是船只停靠上下货物,居民洗漱的重要场所。大都毫无遮挡供众家使用,还有的隐藏在枕河人家水阁下一户专用。这样的古镇格局据说自明代中期就己形成, 梅溪水千百年来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王店人。
新中国成立后,我出身在王店镇东米棚下16号(文革初期改为人民街123 号)一户普通人家,从小就喝梅溪水长大。我有姐姐哥哥,父亲在外地工作,外公和我们生活在一起。因家住二埭(二进房),进出要通过肖家,很不方便。从我六、七岁起就经常到外公酱酒店(19号)里玩,酱酒店北临街面南倚梅溪, 二开间门面,。早上外公把排门店板拔开, 店内显得宽敞明亮. 一条木头长凳放在西墙门槛上, 一头在里一头在外. 三个人也可以排排坐。
早上街市十分热闹,看不尽身边石板路上人来人往。坐在凳子上朝东望去,中环桥下温伯粽子店门口热气腾腾,有时外公会给我5分钱去买块肉方糕吃吃,以解嘴馋。实在无聊了就在南窗口,远望对面小河的尽头,天边哪硖石东山的宝塔;近视水阁下的梅溪流水和数数过往的船只。为此我经常忘记了回家,中午时常是母亲来叫才不太情愿地回去吃饭。后来上学了,放学后还是先到店里,在靠窗口的八仙桌上做做作业,瞄一眼隔河对过冯家埭上走路的人。
梅溪带给我无限的快乐。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梅溪的水是哪样的清辙,水草在河滩浅水中摇摆,不时有乡下人摇船用两根竹竿绞起水草,去做农田肥料;扑在窗口看水面上成群结队的粲鲦鱼,嘴巴一张一合吞吐着河水,把米饭粒向水中一洒,鱼儿瞬间躲藏却又马上争抢;闷热天,深水中的鲤鱼还会跃出水面,可惜没有龙门,很是精彩;有时河面上会泛起一串串小泡,外公说这是甲鱼在水底下爬动。晴天河面上倒映出蓝天,白云在水中飘荡;起风了静静地河水掀起了波折,在阳光下一闪一闪很是好看。当然在霉雨季节梅溪的水是浑浊的,连续的阴雨天气,造成地表水哗哗地冲入市河,农田里排放的泥水也通过小河小港汇入而来,使得梅溪一改平时的温柔,浊水横流淹没踏渡,铁路挢下低洼路段水淹不能通行,给人们带来诸多不便,每家水缸里的水要多放点明矾才能勉强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