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 白居易 王勃 王维 孟浩然 李白 杜甫 李商隐 | 宋代诗人: 辛弃疾 苏轼 柳永 李清照 王安石 欧阳修 | 清代诗人: 龚自珍 曹雪芹 钱谦益 纳兰性德 王国维

深秋思乡情悠悠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9 08:47 阅读(1)

深秋思乡情悠悠

 太行飞剑(浙江杭州)

 
时值深秋,寒意渐浓。曾几何时,还在为夏日的湿热而烦恼,不知不觉,已经进入秋天多时了。天凉下来了,寒气从天而降,人们纷纷穿上了秋装。我从故乡烟台来到杭州已经两年多了,望着由远而近的钱塘江沿江大道,看着满街铺满了银杏树叶子,我不禁想起“待到秋天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的诗句来,虽然那首诗写的是菊花,故乡烟台的街道两旁,一到秋天都是金灿灿的秋菊,而我眼前的黄色是银杏叶。但是我一样感叹道“深秋已至!”随着秋天的来临,我的思绪飞到了故乡烟台那金色的秋天……
 
一、故乡秋韵
 
当烦闷潮湿的夏天经渐渐地走远的时候,故居窗外呱噪的蝉鸣声已经不见了。我居住的奇山小区像个槐树园一样。满园子都是那些随风摇矣的槐树,那些黄中带绿、绿中带黄的斑驳诗意的老槐树,在春夏时节它们原本是指肚大小的绿油油的叶子,是秋姑娘为它们着了色、写了诗,让它们有了深秋的韵味儿!
那些一绿尚存的树叶子也会一天一天变黄的,而黄色的树叶子在树上是呆不久的,一阵秋风吹过,她们就会纷纷飘落下来,若是那风儿大了一些,猛了一些,她们就会旋转着跳着芭蕾舞往远方去了。留在树上时间长一点的就是一穗一穗蕴含着种子的槐角了,槐角们沐浴了阳光,经历了风雨,开始回馈大自然了,待种子成熟,豆荚开裂,她们就将其饱满的种子奉献给大地,犹如儿女对母亲的回报一样。到来年五月份的时候,满树的槐树花白灿灿的。白的纯粹,白的香甜,白的香气袭人。不经意间从树下走过,经不住放满了脚步,还以为误入了红楼梦的拍戏现场呢。一个不经意间,又一个不经意间,花儿谢了,长出了豆荚,留下了厚实的种子。秋风吹起的时候,又是一个诗一般的轮回……
 
 
 
烟台街的秋天是清爽的,秋天里,你看不见笼罩着远山近海的薄薄轻雾,映入人们眼帘的是清爽的海面,蔚蓝色的大海和高远的白云朵朵的天空。海边有许多的欧式建筑、近海有一艘艘的大船小船,还有吊车和集装箱货运码头,都给人们留下繁忙的印象,只有宽阔的步行街是那么悠闲自在。烟台海边的风是那么清爽,清爽中带点儿咸味儿。我最喜欢这种味道,这是大海母亲的味道。
烟台街的秋天是多彩的,南山公园展出上百种花卉,五彩缤纷千姿百态,花卉的周围都是红砖绿瓦的古建筑,漫山遍野的枫叶都红了,如同梦中的香山红叶一样,整个城市在这样的色彩中显得喜气洋洋。秋天的烟台是多么康概大地母亲会拿出她们一年的劳动成果,犒劳全体市民。
烟台街的秋天富饶而美丽,苹果上市了,葡萄采摘了,柿子多子多孙的样子来了,大枣丰收了,烟台梨、石榴、花生、芋头、地瓜、棒米等都来凑热闹。海产品也不落后,肥美的秋螃蟹、蛤蜊、海螺、各种的鲅鱼、黑鱼、海蝠、加吉鱼、白蓝甲子、红鞋鱼、比目鱼、马面鱼、带鱼等都摆上了人们的餐桌。这样美好的故乡,谁会忘记?谁会不想起?谁会不思念?
 
 
 
烟台街的秋天,夜晚最令人陶醉,她充满着欢乐和温馨、热情和梦幻。海员俱乐部会传出俄罗斯情调的歌曲,一首“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唱得如醉如痴。华灯初上,朗空的繁星和城市的各色灯光交相辉映,令人满目生辉!每天晚上,长长的海岸线上都是璀璨的灯光,从飞机上往下看,就好像是一只巨大的钻石项链,把美丽的港城装扮得分外妖娆。此时此刻,我会想起作家峻青的散文:“我喜欢这绚丽灿烂的秋色,因为他表示着成熟、昌盛和繁荣,也意味着愉快,欢乐和富强。”是的,烟台的秋天是丰盈饱满的,绮丽浪漫的,她充满了色彩斑斓的画面……
烟台芝罘区的奇山所,是历史上的军事要塞,那时候重兵把守,却难免遭列强的偷袭。而如今,炮台依旧在,大炮依旧在,却不用重兵把守了。祖国强大了,改革开放了,烟台街由边疆要塞变成旅游城市了。我们祖国富强了,烟台也富有了,烟台的秋天更加迷人,更加富饶,更加……
 
 
 
我这一生去过许多地方,游历过许多大好河山,但最依恋的城市还是烟台,最喜欢烟台的山、烟台的海,烟台像母亲一样见证了我的青涩到成熟的每一步成长;见证了我从第一次上讲台讲课到成长为一个老练的教学能手;见证了第一次骑自行车到参加自行车比赛;见证了我从一个外来的媳妇到烟台婆婆的整个成长过程。
与此同时,我也见证了烟台是怎样从一个传统的海边小城转变为到现代化开放城市的……
 
二、故乡往事
 
我婆家是烟台当地人,在烟台生活了一百多年的历史了,最早的时候在大海阳开粮店。每天天刚蒙蒙亮,我家伯父就带着父亲和哥哥去乡下收购麦子,运回来以后,用石磨将其磨成面粉,再将面粉出售给城里人,面粉的价格很低,全家人累死累活,只能勉强糊口。
后来八路军来了,父亲参加了八路军,在军械所做钳工,主要工作是修理损坏了的各种枪支。父亲一直干到烟台解放,才转业到地方工作,一开始在钢厂;后调动到机床附件厂。解放以后,全家人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观,伯父在张裕公司上班了,伯母在街道办事处当主任。伯父家的大哥参加了人民解放军,大姐读书到高中毕业,安排在烟台市供销总社工作。二姐在服装厂当书记。全家人都有了收入可观的工作,粮店不开了,粮食成了国家统购统销的物资。
 
 
 
表面上看,生活过的平平淡淡的,但是伯母的心中一直在惦念着失散了多年的弟弟。伯母姓于,名字叫于震琳。她弟弟叫于振铎。有人说他死了,有人说她被绑架到了台湾。谁也没想到,突然间就有了于振铎的消息。
那是1987年春天,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祖国大地,两岸三地的关系空前亲密,这时候,有很多台湾同胞通过各种途径到大陆来寻亲。大陆的有关机构都非常重视这件事情,一天,张裕公司的传达室收到一封从香港寄来的信,收信人是于震芸,寄信人是于震铎。当时的人事部门查了公司的花名册,包括退休工人的名册,也没有找到于震芸这样一个人。
突然有个退休的老职工回忆说,以前咱们公司有个副书记的家属好像是叫于震英,会不会是她的亲戚啊?这个于震芸很可能是写得太草了,把“英雄”的“英”字写成了“芸”,也许是于震英呢。一句话提醒了大家,于是传达室的同志就将这封信转寄给已经调到北京去的于震英同志。
于震英拆开信一看,果然是自己失散了多年的弟弟于震铎来信了,信中说当年国民党撤退的时候,兵荒马乱的情况下,于震铎正在国民党的广播电台26分台打扫卫生,阴差阳错地跟着撤退的残兵败将撤退到了台湾。后来在台湾服兵役好多年,退役后在高雄一家中学做传达工作。多次通过各种方式联系烟台的家人都没有联系上。
这封信,于震英读了好几遍,反复回忆小弟弟于震铎说的情况,仔细分析以后认为,寄信人于震铎一定是小弟弟无疑。于是赶紧写了回信,托人寄到香港的联系地址。
于振英就是伯母的妹妹,她当时在北京一家企业工作,原来曾经在张裕公司工作过,她的丈夫就是原来的党委副书记。伯母叫于震琳,她妹妹叫于振英,弟弟叫于振铎。姐弟三人终于联系上了。
随着于振铎的回大陆探亲,全家人开始了一次对家族历史的回忆,原来于振铎是伯母家为一个失落到台湾的男丁,他的家在乳山下村镇小官村,是一个大户人家,全家人口众多,人丁兴旺,都在大陆生活。于振铎第二次回来是带着在台湾出生的两个儿子回来的,他们称这是“寻根之旅”。
 
 
 
正因为有了这次寻根之旅,我们也开始整理张家的家族历史。经过调查和整理,编写了一个简单的资料。大致是这样的:我们的祖先叫张元顺。原籍山东省广饶县油郭乡东寨村人。娶妻张氏。享年22岁。其弟兄三人,都在贫穷和苦难中早亡。张氏是山东省广饶县张家营村人。生有子女三人:长子张立奎;次子张立芝;长女张氏。张立奎这一支迁移在大连,去大连之前在烟台开武馆,押送货物。
从那以后,伯父经常给我们讲家族的故事,讲开武馆押送货物到南韩的历险记。于是乎,全家人都把写作家族历史故事的希望寄托在我的身上。我曾经在江山文学网发表过散文《我家百年芝罘情》和《回味儿无穷的鲅鱼水饺》等。
如今我虽然远离烟台,虽然身在异乡,我依然梦想着有一天回烟台去,完成我的长篇纪实小说《张家武馆》,作为我七十岁生日的纪念,也是我向张家的子孙后代的一个交代,不枉费我是一个江山文学网站的签约作者。
深秋的夜,已经很深了,我还在翻看堂弟寄来的家史资料。虽然我不是土生土长的烟台人,但是中国人都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我嫁给了烟台人,在烟台生活了三十多年,早已经融入了烟台的血脉,所以我將烟台看成自己的故乡,它是我丈夫出生地和故乡,是我儿子的故乡,必然也是我的故乡。总有一天,我会把自己的尸骨埋在烟台的土地上。总有一天,我会完成《张家武馆》这部家族历史性小说的。
© 2013-2022 古诗集 | 古诗词大全 诗词名句 古文典籍 文言文名篇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