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时代的名牌产品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2-02 08:50 阅读(0)
那个时代的名牌产品
文/范松林
?
说到名牌产品,不少人认为国内的不如国外的,从最早进入中国的名牌服装皮尔卡丹和梦特娇开始,叫得响的国际大牌进入中国市场早已成百上千。
但君不知早在明清时代,吾拉濮院生产的“濮绸”早已是当时的中国名牌并蜚声海外,否则怎么有“日出万匹绸”的销量和山海关城头上用“濮绸”制作的龙旗能经历塞外的寒风沙粒的吹打完好不破的美誉,只不过那时还没有这个词而已。
老底子北横街中段朝北的邬老大的酱鸡酱鸭、素香肠素爆鱼、香蕈豆腐干比现在的名牌三珍斋的酱货毫不逊色,还有那“包块王堂砖也卖得掉”的严家汇上汤牲源猪油玖瑰酥糖的金字招牌。
毛泽东时代的名牌产品,说句老话,如今60岁以上,当年正在谈恋爱准备结婚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到它的魅力。特别是男同胞要讨娘子,那些年又时兴三转一响四十八条腿,那怕由于经济条件不好囊中羞涩,只想着其中的一二样,也会使你日思夜想睡不着觉。
还是先从一颗小小的糖果说起吧。“大白兔”奶糖在当年可是家喻户晓的名牌,长约三厘米圆柱形的奶糖,糖纸上一只跳跃状的白兔形象深入人心。这款由上海冠生园出品的奶类糖果,自1959年发售后,受到全国人民的欢迎。据说这种用糯米纸包裹的奶糖还入选国庆献礼产品,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周总理将它当礼品馈赠这位大鼻子总统。
在当时的农历新年,谁家的果盒里能寻到几粒大白兔奶糖,那必定是“上等”人家,结婚人家的喜糖包里如能放两颗大白兔奶糖,那是多么有面子的事。
三大件里的“凤凰牌”和“永久牌”自行车,是“三转一响”中的一大转。当时的身价远超现在的小轿车,在当年农村全劳力10分工,才折算几角钱,城镇职工每月二三十元工资的年代,一百五六十元价格一辆的自行车是何等奢侈。
贵不用说,还买不到,上海要用工业券,像濮院这样的小镇供销社一年就分到那么几辆,没有后门是想也不要想的。
在当年如果有小伙子蹬着一辆赤刮全新的“凤凰牌”自行车,有意还是无意捲高袖子的手腕上露出光亮闪闪的“上海牌”手表,后座上带着身材苗条、两条长辫子挂在胸前的“小芳”,那回头率绝对碾压当今带着女友开着跑车的富二代。用濮院人当年的俏皮活来说真是“魁来搭钮”!
同为三转一响的还有同是上海产的“蝴蝶牌”缝纫机、“上海牌”全钢手表和“红灯牌”收音机,质量真的是好,价格也真的是高。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上海青年工人学徒工三年,月工资分别是17.84元、19.84元、21.84元,满师后为每月36元,后面一直不会加工资,上海滩当年有“36元万岁”一说。我们濮院这样的小镇,工资那就更低一二个级别。
再看看当年的物价,大饼油条各3分,猪肉每斤7角,河蟹也是每斤7角,飞马牌香烟0.28元一包,大前门0.35元一包。
再看看八十年代初上海产的名牌工业产品的价格:“凤凰牌”十八型自行车168.50元、“蝴蝶牌”缝纫机175.40元、“上海牌”全钢手表120元。一对比就能看出是多么金贵。
但不管处于什么年代,人总是要追求美好的东西。比如另一件名牌产品,也是出自上海工人阶级之手的“三五牌”闹钟,说到它,那个时代过来的人大概眼前就会浮现出那颇大的黄色木质外壳、透明的玻璃钟面罩、白色的钟面、黑色的数字、黑色的指针、看上起沉稳大气、古朴典稚的形象。当年婚房的五斗橱上,如果能搁上一台“滴嗒滴嗒”声响的“三五牌”台钟那真的是“蓬荜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