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杆子”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3 23:52 阅读(0)
闲话“杆子”
作者:竹杖芒鞋空间
杆子,作为一种细长且多直立的器物,在方言口语中常常被赋予彪悍生猛的喻义。有人考证,“杆子”这种偏重于男性的彪、浑、悍、愣之义,皆因它源于“揭竿而起”的典故。比如,到清代有了“竿儿上”、“竿子”,指公开武装反抗官府的组织群体,也指其中成员;陕西商洛和河南南阳一带,从明清到民国年间,把“土寇”称为“杆子”,拉一伙人造反叫做“拉杆子”。“杆子”本意就是一伙,所以一伙人马也叫做一杆子人马。“杆子”的草莽出身为它争得了与其字面意义完全不同的寓意,因此,在民间也常把行为莽撞不循常规的人或行为称为“二杆子”、“耍二杆”。
二杆子,是中国北方方言语词,在方言俚语中的普及程度接近于官话使用,几乎大多数地方关于“二杆子”的意思都差不多,泛指称莽撞强悍、不计后果的青年男性。比如,山西晋南方言、陕西关中方言中使用频率最多的“二杆子”即是其中之一。东三省民间俗语中,“二杆子”是除了“二百五”、“两五”、“二虎”以外,也指称疯癫、鲁莽、粗野、轻狂。另外,河南、山东、湖北等地方言中“二杆”的意思还有点“憨而没有主见并且过于执着(另一层含义是指光棍又没钱)”的意思。所谓“二杆子”,活脱脱一个单枪匹马、虚张声势、粗野狂暴、耍憨使愣的愣小子。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五章中就有:“这些各村集中起来的‘二杆子’后生,在公社武装专干的带领下,在集市上没收农民的猪肉、粮食和一切当时禁卖的东西。”我们村以前的集市上,代表公家收税敛钱、看戏时把门收票的,大都是村里年轻的“二杆子”,只有他们耍横斗狠能收上钱、能抹下脸,换了别人还真的不好使。
杆子,作为一种状物的名词,也取其形体之义。比如:土语中的“电线杆子”、“吆鸡杆子”指瘦高的人;“笔杆子”指文化人、“枪杆子”指军人。毛泽东曾说过“枪杆子笔杆子,革命就靠这两杆子”,这“两杆子”就是指能文能武的人。他老人家曾表扬过左权将军,说他“吃的洋面包都消化了,这个人硬是个‘两杆子’都硬的将才。”也有的地方管农夫叫“黑脚杆子”,管圆滑世故的人叫“油杆子”,没有钱财家业的人叫“光杆子”,南京方言中还有专指男性的“老杆子”和“小杆子”。这一杆子,那一杆子,杆子就是站着的一个人。人生于世不是谁天生就爱上杆子拿捏费力苦心经营,而是做人就是靠这一挂腰杆子支撑着,站直了站稳了就是挺成一杆子的男人,立不起体来就活不成个人样。
什么叫活不成人样?在晋陕方言中,那叫“烂杆子”、“晃杆子”。烂杆子,不用说了光景过不下去了,生意赔惨了,干啥啥倒灶了,基本上无回天之力、东山再起的可能,从此马放南山、消极颓废,这就是“烂杆”了。村中常有能折腾敢折腾的人,却缺乏运气和头脑,生意场上纵横捭阖多年,把好端端的家业干烂杆了,自己也变成了废柴。改革开放初期,村里也有一位像《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安一样开砖窑的。以他当年的气势,比少安的阵势可大得多了,一个人承包了几个生产队的砖瓦窑,砖场白天喇叭里歌声不断人流如织,搞得跟大队部似的,夜间灯火通明人车喧哗,像自由市场。他们一家老婆孩子倒是吃喝拉撒睡都在砖窑,却不善于经营管理,围着砖窑发财吃喝的倒不少,从砖窑偷煤偷砖的也不少,后来自然是没了后来,彻底烂杆了。可怜世道人心,你发了都靠过来,你烂杆了,树倒猢狲散,这人到了“烂杆子”的地步就算活不成个人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