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 白居易 王勃 王维 孟浩然 李白 杜甫 李商隐 | 宋代诗人: 辛弃疾 苏轼 柳永 李清照 王安石 欧阳修 | 清代诗人: 龚自珍 曹雪芹 钱谦益 纳兰性德 王国维

《家乡散记》系列之二十六《家乡的“乐学堂”》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9 11:06 阅读(0)

《家乡散记》系列之二十六《家乡的“乐学堂”》

  顾盛杉(江苏泰州)

 
 
清明前夕,来自各地的王氏后裔聚集在姜堰王氏宗祠举行祭祖仪式,集体吟诵《姜堰王氏宗祠清明祭祖词》,给人们留下很深印象。
清明祭祖,美德弘扬。
王氏子孙,集会祠堂。
虔诚肃立,献花上香。
我祖恩泽,源远流长。
以人为本,思想辉煌。
以学为乐,今古流芳。
六歌六述,躬行莫忘。
子孝孙贤,家族兴旺。
八荣八耻,百世其昌。
同心同德,共建小康。
社会和谐,富国安邦。
王氏宗祠又称王公祠,有“乐学堂”之美誉,坐落姜堰城区东后街,系“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王栋、王襞的祀祠,也是“泰州学派”在明清时代的重要讲学活动场所,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迄今已有430余年,为姜堰地区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的唯一古代建筑,1985年被确定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王氏宗祠与“泰州学派”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历史文化因缘,从王栋留下的《会学十归》《一庵会语》《会语续集》等著作可以看出,王栋继承王艮思想学说,把“泰州学派”的思想原理、理论初衷、学术主张置于历史发展的特定过程中进行全面认识和系统阐释,把握住思维动态性和历史时空性,无论是主会讲学、开门授徒,还是周游四方、随处讲学,都注重抓住王艮学说的精神实质,提出不少适合学术进步和时代发展的思想观点,丰富和拓展了王艮乐学的思想内容。
王艮的《乐学歌》是“泰州学派”的形象写照,以质朴无华、一咏三叹的语言,浅显易懂地表达了深刻精辟的乐学思想。全文是:
人心本自乐,自将私欲缚。私欲一萌时,良知还自觉。
一觉便消除,人心依旧乐。乐是乐此学,学是学此乐。
不乐不是学,不学不是乐。乐便然后学,学便然后乐。
乐是学,学是乐。于乎天下之乐何如此学,天下之学何如此乐。
《乐学歌》是平民儒学奏响的时代旋律。“百姓日用条理处”,正襟危坐者、庠序受教者、荷锄肩筐者、呀呀学语者……尊卑贤愚、男女老幼吟唱传诵。潜移默化中,不断激发人们对“王道”社会的向往和追求,促进历史的进步,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乐学歌》显示出经久不衰的生命力。
王栋对《乐学歌》中“自将私欲缚”的内涵从目标、方式、要求等方面一一予以深刻的阐释,指出在现实社会环境面前,要尊重客观,做到“顺事恕施”,承认现实,顺应时事的变化,做出适合时代潮流的行为举止,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人心本自乐”的境界和层次。王栋所处的时代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已在部分地区向几千年封建社会发起挑战的时代,社会形势变化万端,统治阶级日趋腐朽没落,一代文化思想空前活跃。作为平民儒学的后起之秀,王栋提倡“乐”在“应时之良知”的环境中,提醒有“良知”者要顺应历史潮流,这种“乐”是能“应万变而不失”的物质性体现,是“学”的至高境界。
 
 
 
作为“泰州学派”物质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姜堰“王氏宗祠”可谓舍此无它的历史文化精品。姜堰“王氏宗祠”门额长115厘米、宽40厘米,刻于明成化九年(1581年),现完好保存在姜堰王氏宗祠大门顶上。王公祠田界碑长110厘米、宽32厘米,现作姜堰“节孝祠”楼下踏脚石,字迹隐约可见。“节孝”二字碑长110厘米、宽38厘米,今嵌在姜堰节孝祠上楼梯口墙上。“姜堰王氏,辅口口案”碑长84厘米、宽55厘米,今存于姜堰三贤祠后门门槛下。
© 2013-2022 古诗集 | 古诗词大全 诗词名句 古文典籍 文言文名篇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