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 白居易 王勃 王维 孟浩然 李白 杜甫 李商隐 | 宋代诗人: 辛弃疾 苏轼 柳永 李清照 王安石 欧阳修 | 清代诗人: 龚自珍 曹雪芹 钱谦益 纳兰性德 王国维

《家乡散记》系列之一《家乡的刮荒男》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9 12:27 阅读(0)

《家乡散记》系列之一《家乡的刮荒男》

 顾盛杉(江苏泰州)

上世纪60年代初,在计划经济时期,人们对公厕最鲜明的印象来自“掏粪工人”时传祥,刘少奇握着他的手说:“我做国家主席是为人民服务,你掏粪也是为人民服务。”  
“掏粪”在我家乡称“刮荒”。那时乡下肥料供不应求,各生产小队都有农民到城里收粪收垃圾,大队、公社还有专人到城里协助负责公厕和环卫所卫生、肉联厂排污的管理,安排劳力将污物运进乡下垩田,这就是“刮荒”,或叫“人工换肥”。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当年农家肥主要来自于厕所粪缸,家家户户离不了“茅缸”,就是住家不远处地面上安一只大缸,用茅草帘子一围。曾有两户人家在田头一角各自安了一只茅缸,为了让更多的人上自家茅缸大小便,左家有一老人有事没事总在田里转转,其实他的眼睛总瞄向来茅缸的路上,见有路人来,老人总是急忙向茅缸走过去。这一天,又有一个人走过来,老人见状,像往常一样,走近茅缸,不过自家的茅缸他不去,却进了右家的茅缸。来人也是内急,见右侧的茅缸已有人,便上了左侧茅缸。老人心中窃喜,终于又有一人上自家的茅缸、多一些粪便了。
待人进去之后,老人觉得自己不好老站着,应该蹲下去,谁知这一蹲下去竟有了便意,俗话说,“官司紧不如屎尿急”,何况他现在已经“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老人极不情愿地拉了一次大便在别人的茅缸里,而更令他气恼的是,来人上自家的茅缸并没有大便,而是小解一次离开了。老人后来逢人便讲:“肥水不流外人田,我是肥水流向外人缸了!”
 
 
 
话说回来。我们小队里一小伙子常年在城里“刮荒”“人工换肥”,曾买了一双解放鞋。这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十分流行,解放鞋好似“国鞋”,价格低廉经久耐穿,当时百货商店也就卖解放鞋、布鞋、空气鞋、拖鞋等几种。穿着解放鞋走路特别好,很多时候当作运动鞋用,当然干活穿解放鞋更舒服,就是太奢侈,那时干活要么打赤脚,要么穿草鞋,穿解放鞋干活的为数很少。小伙子会选择回家的时候穿,一来轻便,二来风光。
小伙子在“刮荒换肥”时通常穿的草鞋是自己做的。做草鞋时有种像条凳的工具,上面竖着几个羊角似的,用来钩住草鞋编织。这些稻草都是经过了精心挑选的,去除杂质后经过锤打得一溜儿一溜儿的,还要在太阳底下暴晒才可以用。为了增加草鞋的使用寿命,小伙子在草鞋的关键部位放上一些布条,与稻草一道缠起来编草鞋。这样的草鞋不但美观,也耐用。
 
 
 
在那发布票的年代,人们买件新衣服也不容易,穿旧衣服的常见,“新老大,旧老二,补补纳纳由老三”是普遍现象。城里彩衣街上有个修旧商店,设有专柜,备上七八台缝纫机,专为顾客补衣。因为裤子膝盖和臀部最易磨损,所以补裤者最多。褂子补肩的也不少。当时纺织品站还专项供应补衣的面料,不收布票。该店买回黑、灰、白等多种颜色的整匹布料,裁剪成一块一块的小片,补一件衣服只收三五角钱。求补者省钱省事,上门的顾客每天总有大几十位。乡下不少青年男女能为避免手工缝补的土气,而不惜代价赶到城里让机器补两件像样的衣服,一时间真令人刮目相看。小伙子终于在“刮荒换肥”的某一天发现这一修旧商店,从人缝中走进店里,激动得一边脱裤子一边问:“换个屁股多少钱?”缝纫师傅连忙说:“去、去、去,上人民医院去。”
© 2013-2022 古诗集 | 古诗词大全 诗词名句 古文典籍 文言文名篇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