眷眷火炕情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9 10:53 阅读(0)
眷眷火炕情
徐春燕 (山东栖霞)
过了冬至,这天儿也真正开始冷了。大清早去了一趟菜市场,一直步行着的双脚隔着带绒的棉鞋都冻透了。回家脱了鞋踩在温热的地板上,瞬间便想了起老家的火炕。
提起火炕,那可是北方的一大特色,不仅农村做饭取暖离不开它,甚至连县城里七八十年代的楼房都设有烟道,盘有火炕。随着旧城改造和集体供暖的普及,火炕逐渐走出了县城人的生活。如今,许多有睡炕习惯的城里人都在家里安装了电热炕,但其单纯的热量远远无法满足火炕所带给人们的温馨和踏实。
新家装修时我也动过念头要腾出一间卧室来安装假炕,但最终还是因为看到它在邻居家备受冷落的惨状而断了念头,少了烟火气的假炕终究燃不起我对火炕的那份热情。
老家的火炕都是建在屋子南面的,一进屋子,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相对而立的东西两口大锅灶,与锅灶一墙之隔的便是东西两铺火炕。火炕连着锅灶,既是做饭的必备,也是取暖的重要手段。饭一日三餐地做,火炕也就理所当然一天三遍地烧。如果嫌炕不够热,还可以将大锅里添上水继续烧,直烧到温度满意为止。火炕的两边是墙壁,南面是窗户。冬天里,无论是透过窗户看雪花,还是躺着热炕沐日光,都是极惬意的事儿。都说智慧来源于生活,想来这农家的大火炕还真是柴米油盐中的大智慧。看似简单的一铺火坑,其实蕴含着极其深厚的学问。从锅灶的高度、炕内烟道的设计、炕体的抹平以及烟囱的位置,每一个环节都不容许有半点儿差池。否则家里倒烟、炕缝儿冒烟、炕体受热不均匀,保温不好等都是让人头疼的大问题。小时候,经常看到火炕倒烟不好烧的人家,除了房顶的烟囱不冒烟,家里哪哪儿都冒烟,饭做不成了,炕也没法烧了,主妇被呛得一把鼻涕一把泪地逃到院里,骂天骂地骂家里不中用的老头子,由此可见一铺合格的火炕在一个家庭里所占据的重要地位。
在农村,火炕几乎承载着生活的一切。家里来客人了,火炕是接待的客厅。主人迎客进门的第一句话就是:快脱鞋上炕!接下来,端茶递烟,谈事拉家常都在这里了;到了用餐时间,火炕又成了餐厅,小饭桌端端正正地往炕中一放,一炕人盘腿而坐,亲亲热热地围聚在一起其乐融融,谈天说地。酒足饭饱之后,偎着炕头的铺盖卷儿惬意地打上一个小盹儿,既满足又享受;到了夜晚,火炕又担负起卧室的使命,白天整整齐齐地卷在炕头上的被褥呼啦一下放开铺平,就是一铺舒服的大床,劳累了一天的农家人往柔暖的被窝儿里一钻,什么烦心琐事,劳累疲惫,心烦失眠全都消散在火炕暖烘烘的安逸里。
记忆里,像现在这样的数九寒天,农家的火炕绝对是充实得没有一刻闲暇的。辛苦了一年农家人,此时终于可以在家闲逸地猫冬了。主妇们做完饭后,在锅底里压上不起火苗的碎草渣,明明灭灭地煨着,炕也就一直热热乎乎地暖着。男人三五成群,打扑克摸麻将,火炕上一坐就是半天,去趟厕所的功夫儿还不忘往锅底里再添点儿碎草渣;女人们妯娌邻居亲亲热热地围坐炕头儿,腿脚往盖在炕中间捂热窝儿的小薄被里一伸,便嘴一分手一分地忙活起来,织毛衣、缝衣服、嗑瓜子,张家长李家短,说不完的话聊不完的天;老人们不爱热闹,几个老友往热炕头儿上一坐,一壶热气腾腾的清茶,半笸箩带劲儿的农家自种老旱烟,一辈子的辛劳沧桑便随着烟茶的完美融合悠然地释放;孩子们却是坐不住的,再冷的天也冻不住孩子们好动的手脚,他们堆雪人、打雪仗,欢笑着,奔跑着,银铃般的笑声随着调皮的雪花一起肆意飘洒,直到大人们吆喝着吃饭,才跺着满是泥雪的小脚嬉闹着跑回屋里,双手按住炕帮使劲儿一跳,再麻利地一撂腿便爬上炕去,出溜一下钻进盖脚的小薄被里,一边暖和着冰凉的手脚,一边静等着妈妈开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