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故里话“运河”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9 10:12 阅读(0)
人和故里话“运河”
云梦悠然(河北青县)
沿着焕发新颜的大运河蜿蜒北上,碧波荡漾的河水映照着蓝天,白云,也映照着大运河的辉煌往昔。曾经繁忙的吊桥,星罗棋布的渡船,如今只能安静的栖息成一幅幅精美的画卷,像点点涟漪常常洄漾在我们的脑海间。
走进青县马厂镇下马厂村,马厂炮台及军营遗址就坐落在这里。据史料记载,炮台始建于同治十年。直隶总督李鸿章奏请同治皇帝在马厂设防获准。调配淮军2万余人屯住马厂(史称“盛字军”)开始筹建兵营、炮台,历时两年竣工。兵营不仅利用运河做屏障,还在河面常设军事渡船,遇到战争,可灵活地变为移动的浮桥。甲午中日战争后清军购置西洋武器,在此编练新军,被后人称为“中国第一批近代化军队”。
随着大量军队驻扎,人口也逐渐的密集起来,使这里慢慢形成了繁华的买卖街,商家云集,人来人往,商铺林立,最多时竟然达到了四百多家商铺。大到商行、绸缎庄,小到鞋帽针头线脑,品种繁多,样样俱全。买卖街有上百年的历史。当时曹琨管理部队,纪律严明,买卖街与兵营始终保持和谐共处。据说,当时就有“剖腹验糕”的故事广为流传。说是有一个士兵,去小镇上闲逛,正好遇上卖切糕的,白嫩嫩米配上香甜鲜红的大枣,让人看了就想流口水。士兵禁不住诱惑,大饱口福之后,扬长而去。商贩紧追不舍,讨要糕钱,发生争执。正巧,曹锟路过,质问原因。商贩说:“士兵吃了切糕不给钱,想赖账”。士兵矢口否认。曹锟拔出军刀,当场“剖腹验糕”,结果,在士兵胃中果真发现了还未消化的切糕。小贩吓的腿如筛糠。曹锟命令士兵,照价赔偿且拖回去重罚。这个“剖腹验糕”的故事,在小镇上不胫而走。由此吸引了更多的买卖商贩,也有全国各地的客家闻名来此开店经商。最繁华时有7000多人定居,达到70多个姓氏。这里的繁华景象堪比“清明上河图”。
听老人们讲,自1937年“卢沟桥事变”之后,日军驻扎此处,人们纷纷躲祸,逃难,买卖街也渐渐失去了往日辉煌。
改革开放以来,在炮台附近大运河臂弯里,一座座依傍的村庄正在快速崛起。尤其是近几年来,变化最大的就是毗邻大运河与兵营的人和镇。当年军阀混战时期,曹锟的司令部就建在人和镇,曹锟亲笔题写的“人和镇”作为村名一直沿用至今。后人认为人和镇这个名称应该是取自“天地人和”,南来北往都是商,唯有人和才能保一方安宁和繁荣。
人和镇,初闻其名时,觉得应该是一座无比繁华的街镇。走近她,才知道她只是一个小小村落,因为是依偎在大运河的怀抱里,才感受到她的风情别致,独有雅韵。
走进人和镇,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街道、庭院。鸟语花香的祥和气息迎面扑来,安静、恬淡的氛围笼罩着,感觉就像置身于世外桃源。随意推开一扇虚掩的门,走进去,迎接你的都是笑意融融的春风满面。
走过一面面醒目的文化墙,每一幅画面都会让灵魂深处感受到一丝激荡。那是一部会说话的历史,在向你讲述着小村的巨大变化;那是一部传承诗书礼仪的道德之经,讲述着敬老爱幼的美德传统;那是新时代发展的一面旗帜,撸起袖子加油干,牢记使命,不忘初心永远跟党走的铮铮誓言。
人和镇始终继承和发扬着百年生意人的优良传统,现在,很多农民在春种秋收之余,仍然积极从事各种生意,盛名远播的美食“麻辣火锅鸡”就是在这里诞生的。
古老大运河留给人和镇村的不仅是“买卖街”的记忆,更是发展新农村,传承大运河文化,打造特色新农村的动力和梦想。人和镇,这个精致,温婉的小村庄,宛如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伫立运河之畔。在十九大春风的沐浴下,她一定会变得更加多姿多彩,成为津南大地上一颗璀璨的耀眼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