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 白居易 王勃 王维 孟浩然 李白 杜甫 李商隐 | 宋代诗人: 辛弃疾 苏轼 柳永 李清照 王安石 欧阳修 | 清代诗人: 龚自珍 曹雪芹 钱谦益 纳兰性德 王国维

似乎是眨眼工夫,年又来了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0 20:31 阅读(0)

 过年

垄上行
似乎是眨眼工夫,年又来了。这个年龄早没了过年的心境,过年只为能睡个自然醒。昨晚关掉闹钟,今早醒来已天亮,儿子还不愿意起,说他昨晚看完电视才睡。反正没人来家,也没处去,便各人自由。我们煮饺子吃过了,儿子仍旧躲在房间不知做什么。管他呢,放假回来,各阶段同学联系的紧,年轻人风华正茂,估计又借着网络海阔天空地畅聊吧!
公公生活不能自理,丈夫得陪护,但毕竟是过年,须刻意营造些气氛。原本说好上午与儿子出门走走,看来计划不能如愿了。借回的书懒得翻,总得找些事做,无聊时就上网。群里的拜年潮正旺,凑一阵趣后又无所事事,起身到阳台。
昨日的街市还是车水马龙,今天就冷清得难见人影了,只见一环卫工人收工后向远处瞭望,桔红的衣服在初春的阳光里透着明朗与温暖。今年全市禁令燃放爆竹,腊月市场真不见鞭炮,清晨偶尔听到几声响动,感觉很遥远,大概是附近的乡村吧!这一禁令不错,首先少了对环境的污染与噪音,再者,缩减家庭一份开销,还有,也减轻些环卫工人的负担。往年初一早上,每一个家属区都铺满炮屑。市民欢度佳节的时候,环卫工人得比平时多付出几倍的劳动力。这一禁令大大减轻了他们的负担,这位工人大概也感受到年的温暖了吧!收工后不想马上回家,要真正体验一回过年的安逸和自在。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城市的大半人口大概都回家过年了,往日喧嚣的街市一下子安静下来。太阳暖洋洋地照下来,立春后的风也不再凛冽,轻轻拂过,送来阵阵温暖。“每逢佳节倍思亲”,倚窗远眺,思绪乘着春风回家。
弟弟一家与父母一起过年。早上还延续着传统习惯点年草吧!记得每年都在杏树下窖盖旁。年草的火焰闪耀出节日里亲人团聚的温馨,如此年复一年间,父母由抚养儿女慢慢转化成守着老宅盼儿女回家。如今,儿孙回家陪父母过年。年俗里,老家大年初一早上吃山药汤煮饺子。吃过山药汤煮饺子,祖孙三代又汇合本家人一起走村串户拜年吧!腊月给父母和侄女买了新衣服,应该都穿上了吧!老家给长辈拜年要磕头,年轻人早摒弃了这一习俗,但父母这一代人还延续。进门呼一声称谓,说笑间便跪地给长辈磕头了。
小时候在家过年,那时穷,一到腊月就盼过年穿新衣服,吃肉和豆腐。趁着冬天农闲,母亲会在腊月前赶做好一家四口的鞋。到腊月,家里卖了猪,手里有了钱,给我们姐弟扯回布,母亲便开始蹬缝纫机做新衣服。新衣服做好,我会趁父母不在时悄悄翻腾出来试穿,在镜子里左照右比划,美得不知天高地厚,昐着年这一天来得快些。弟弟虽不像我热衷于穿新衣服,但也爱显摆,每当有人问他过年什么衣服时,他会美滋滋地透露,“黄裤海蓝褂”。腊月,乡村年味日渐浓起来,队里要杀羊,我们小娃除看杀羊的场面外,更让人垂涎欲滴的是喝羊杂汤,分羊肉。
大队还有另外一件事,便是写对联。临到过年时,大队会派几名会写毛笔字的人写对联。哪天写?村大喇叭会提前通知,各家应时到供销社买纸拆好。有工夫的排队等,没工夫的卷好交待清楚,到晚上取就行。说起对联,总想提一件事。上世纪七十年代,村里文盲还不少,过年家门口贴的对联多不知内容所云。曾经有一户人家,因不识字,把“牛羊满圈”“五谷丰登”类的对联贴在家门口,还上下倒贴着。对联被一顽皮男孩看到,嬉笑着跑到我家传播。其实,这一现象在偏远乡村并不陌生,大人们听了也不觉得稀奇,只笑着说识字的人不多,贴错也没几个能认得出,何况,识字的人也只看花哨,不会关心内容。那个时候,记得每年给村里人写对联的是小学老师和我叔叔。叔叔在村里算是文化人,又写得一手好字,上学时候每每说起,总感觉很自豪。世事变迁,如今,买现成的对联占据主角,写对联已成为历史,年轻人找不到我们当年的感觉。
© 2013-2022 古诗集 | 古诗词大全 诗词名句 古文典籍 文言文名篇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