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柴火”变奏曲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6 05:15 阅读(3)
牛秀君专栏 | 乡村“柴火”变奏曲
1972年,我生在我市西部山区的一个小山村——大河涧乡牛横岭村。回望山村变化的点点滴滴,仅从家庭燃料和炉具的变迁中,就能真切感受到改革开放释放的“红利”,见证我们国富民强的铿锵步伐。
记着小时候,在用泥土石灰砌成的锅灶旁,看着母亲刚从农田回来就忙着生火造饭的背影,我就时不时坐在锅灶前,向锅塘里扔柴火。于是乎,在浓浓炊烟中,伴随着我和母亲的阵阵咳嗽声和噼里啪啦的柴火声、炒菜声,喝上了浓香的小米粥,吃到了筋道的手擀面……
那时候,家家户户门前屋后堆放的都是柴火。我们当时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到山坡上捡拾柴火。吃过早饭后,每人背个挠钩、拿个绳子,前呼后应,到山坡上的桐树、柿树下,将树上的枯枝用挠钩用力拽断,然后折断打捆,背回家中待到风吹日晒、干燥了再烧。
再后来,家家户户用上了煤块,后来又增添到煤球炉、用蜂窝煤取暖做饭。用蜂窝煤最大的弊端是得有蜂窝煤在炉膛里一直燃烧不能停火,稍有不慎煤球炉就会“罢工”。当时有趣的是,谁家的煤球炉“罢工”了,就要拿一个崭新的蜂窝煤来回去隔壁邻居家换一个烧得正旺的蜂窝煤回来。
那时家家户户流行自己打煤球,先把煤灰和少量土混在一起,兑水拌匀,然后提着“模子”轧上去,反复用力摁几下,“模子”里的煤紧实后,提起来放到一旁,放稳后用脚蹬铁模子,双手四指往上提煤球机,拇指和虎口用力下压把手,一个蜂窝煤就活脱脱站在地上了。每打几个蜂窝煤后,都要把煤炭机放在盆里涮几下,方便在制作时蜂窝煤的脱落。
随着时代更迭,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前几年,家家户户又用上了液化气罐、液化气灶具,把灶具上的开关轻轻一拧,火圈上顿时喷出一股蓝色的火焰,实在想不到这火竟还能像水龙头一样开关自如,这让不少人感到新奇。近年来,在“双替代”政策的引导下,不少邻居家按起了空调、用上了电磁炉。这不,去年村口还建设了天然气交换站,村民们在实现村水泥路户户通之后,都对清洁、高效、经济的天然气管道入户津津乐道、充满了期望……
从柴木生火到烧煤炉,从液化气罐、电磁炉,再到进村入户的管道天然气。那饭时随风飘散的炊烟,成了儿时对家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