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谚道“黄河百害,唯富一套”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2 15:59 阅读(1)
问/沙(下)
作者 | 汪为洪
四
民谚道“黄河百害,唯富一套”。数次决堤的黄河曾给两岸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但也给沿河贫瘠的田地带来了肥沃的水土。
“大套对面的黄圩千层远近闻名,二套地区的里滩花生有口皆碑,三套地区的黄河蚬子鲜嫩可口,四套地区的万亩大葱规模喜人。”一路上,同行的潘达军主任如数家珍,滔滔不绝。
车过龚集镇,我们老远就看到六套“山羊之乡”大牌子。放眼南望,水网交织,麦浪翻滚,蜂飞蝶舞,芳草连天,翠绿匝地,巨树成行,不时有成群的牛羊悠闲地徜徉在河畔沟旁,如果不是纵横交错的沟渠提醒,你会以为来到了同是河套地区的鄂尔多斯草原呢。
听说,这里的羊倌一直采用传统的饲养方式放牧山羊,每天早饭后,他们就会甩着响鞭,驱赶着自家的羊群到废黄河的河滩、乡村公路的路边、田野间的沟垅上去觅青,哪儿草丛里的飞虫多,他们就到哪儿放牧;哪儿的豆科牧草少,他们就到哪里去放牧。因此,这里的山羊体型大、肉质好,繁殖力高、适应性强。其肉色质鲜嫩、浓香纯正,暖胃健齿,健康养生,好多外地客人慕名而来,只为一饱正宗的六套黑羊肉口福呢。
但是,我们没有在此停留,我们要赶在午饭前到达预期目的地——琵琶湖。
那一粒沙子呀,你可曾在此起舞蹁跹?
五
黄河故道湾子多,有单湾、梅湾、港湾、陡湾、前张湾……“九曲十八弯,弯弯有故事”,琵琶湖在七套境内的梅家湾。
中午的阳光暖洋洋的,村庄静悄悄的,当地的年轻人大多出去打工了,只剩下老人和好多空房子。几只家养的大雁见到生人进村,嘎嘎嘎地叫唤起来,一位家住湖边正吃午饭的老人手捏竹筷走了出来。
老人叫张克千,曾是当地的村支部书记。我们说明来意,老人欣然带我们来到湖边。
琵琶湖原叫梅家大塘,本是陈黄河的一部分,后来河水改道南移,一湾河水也便成为大湖。湖面数百亩,最宽处有400多米,西宽东窄,状如琵琶,绵延三四里,静卧在黄河故道的一旁,上世纪六十年代,一位省领导来村视察,有感于此,遂称琵琶湖。
琵琶湖传奇很多。虽是相对封闭的湖,但没人见过湖底,据说湖中有暗道直通东海。潮来湖水涨,潮退水不干。虽有鱼虾上万,不能捉尽拿干。当地人曾请来东北查干湖的捕鱼高手,用拖网反复搜寻,可是每次都是空网而归。最后连续抽水二十多天,才在东北湖底发现十多米深的龙潭,深入龙潭,只捕获一条80多公斤重的黄箭鱼。
琵琶湖景色很美。临湖东望,湖水如光滑的琴面铺向天际,阳光穿透水面,明亮的水底鱼影晃动。北岸有几棵高大的钻天杨,葱茏直上,随风婀娜。湖风吹过,叶片翻飞,偶有几片飘落,水面荡起圈圈涟漪,点点翠绿的叶片似快乐的音符随波跳跃。南侧水面是苍苍莽莽的芦苇,长长的苇叶片片向上,一阵风过,自摇自响,摩挲发声,像给水中的倩影欢呼击掌。我想若在白露为霜的日子,这里定有一位少女伫立水边,引人翩翩遐想,站成千古绝唱。
琵琶湖极富灵性。老人告诉我们,为了这片贫瘠的芦苇荡,陈黄河两岸的村落曾发生过多次械斗,“柴倒衣裳破,放下柴刀就忍饿。”只为多一捆烧火的柴禾,琵琶湖边留下来太多的血泪记忆。从此芦苇渐渐变少,湖水不断干涸,河南的人也不再渡河来争夺了。时过境迁,如今的琵琶湖重又焕发生机,芦苇茂密了,水产丰富了,估摸年产鱼虾几十万斤。说话间,“哗啦”一声,一只鲤鱼跃出水面,在半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哧溜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