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淌的“活化石”——“天下黄河第一湾”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1 00:42 阅读(0)
大漠边关见闻(1)
流淌的“活化石”——“天下黄河第一湾”
姜玉敏
充满神秘之感的西域大漠边关,我从小就很向往。2018年9月,我和家人乘旅游专列用半个月时间,走马观花地游览了宁夏、甘肃、新疆、青海等一些景点。欣赏“丈量”这大漠边关,深感其壮美辽阔的广度;目睹各民族和睦相处的情谊,见证了其兄弟民族友爱的温度;激赏名胜古迹璀璨的文化,感叹我们华夏文明源远流长的厚度……
一路上,让我最振奋的是看到那万顷沙海中治沙栽种长出的一片片小树苗;看到那如胡杨般坚强的一株株英雄之树“红柳”;看到那让西域人敬佩傲然屹立的“左公柳”(清末左宗棠收复新疆时率将士所栽);看到那亚洲最大的风力发电基地旋转的风叶,还有如种植似的一排排整齐闪现着科技之光的光伏发电板……亲眼看到到这里日新月异的变化。同时,也感触绿色在这里是多么稀有和珍贵。
虽然这里治沙有了新变化,但那凄凉的荒沙秃山依然还那么多,就像患了癌症似的很难治愈;那干枯的河流像哭干了泪水悲哀的脸,没有一滴泪珠,只剩下泪痕挂在河床脸上;沙漠之地常年干旱,少雨缺水,燃热气温划根火柴都能燃烧;沙海中沙尘四起依然那么迷茫地遮人视线……西域沿途,看到此景,我的心很沉重,深感治沙之路依然那么漫长,那么艰难……尽管如此,我还是在茫茫戈壁沙漠中看到了新的希望——那充满生机的小树苗如星火燎原般正悄然向大漠中推进;慕名而来的游专列号接踵向西域大漠驶进;发展旅游业,促进经济发展,使沙山变金山,已成为大漠人的共识;祖国各地援助力度在加大;一些具有科技含量的大项目相继引进,为这里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让大漠人有了自信,也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旅游回来几个月了,装了满脑子的信息催促我动笔,使我无法抗拒。沉淀整理我的“信息库”,那些大漠边关的风土人情及美好的画面如涌泉般从脑海中迸发出来——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那唐朝著名诗人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豪放壮美诗句已成这里最美的历史文化符号,在各种载体上随时都能映入眼帘;这经典诗句像生生不息的种子,在西域广袤大地里播撒,成为华夏文明传承的“使者”;她还像不朽的胡杨,深深扎根于这片土壤中,一代代传承吟诵,讴歌弘扬……
趣惊奇的是,那宁夏中卫沙坡头“天下黄河第一湾”上的3D玻璃桥上,古老的黄河文明正与现代文明碰撞出时代的火花;那大漠“精灵”——西北人的“宠儿”——“红柳”、“花蒿”、“骆驼刺”、“冰草”、“沙米”,沙漠“姑娘”——“花棒”等植物,虽然有的很渺小,也没有倾国倾城之容貌,但她们却以顽强的生命力,以超越其它植物的生命极限,心系大漠,坚守大漠,与大漠同呼吸共命运,其生命魅力感天动地。目睹此情此景,我对这一株株小草,一颗颗小树即刻肃然起敬。感叹她们才是当之无愧的沙漠“英雄”。我能新结识这群大漠“朋友”很荣幸,真想再能走进她们身旁,同她们亲切“对话”,解读她们与风沙博弈“九死一生”的神奇密码……让我敬佩有加的是,那敦煌被世界誉为“东方艺术明珠”的莫高窟,在千年风沙嘶鸣中,傲然屹立于山崖上,用自己不朽的“身躯”,向我们“述说”中华文明多元素文化的璀璨篇章;并向天下人昭示:什么是虔诚不变的信仰,什么是千年孤寂的文化坚守,什么是民族文化的有力“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