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滋养她的生活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2 13:24 阅读(0)
阅读滋养她的生活
(潘仕栋)
德保县图书馆的旧址位于德保高中对面、芳山文化公园一侧。2007年始,我经常去该馆读书看报或办理外借手续,因而结识了一批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读友。她则是比较特殊的一位。
她1米6左右的身高,约30岁的年纪,苗条清秀、朴素穿着。没见她和谁打过招呼。读友间偶尔会就某一新闻事件相互探讨,她也从不参与。每次到阅览室,择选了报刊,便坐着静静的品读。要外借时,也只见她向工作人员递上书单,仍然是不言不语。虽觉“怪异”,但我们无人去议论她。在图书馆的频频碰面,确认、接纳了彼此的读者身份,如此而已。
那天的场景,还烙印在我的脑海。那是2010年11月19日,记得这般清晰,是因为当天德保县首届红枫文化旅游节开幕。云山脚下,鉴水之滨,热闹非凡,人山人海。傍晚时分,我从县城返回足荣镇。公交车内挤得满满当当,一路上大家兴奋的讲叙各自的见闻。车至足荣工业园前,一女子“哦哦”地叫,作手势示意司机停车。我看过去,原来是她,可我又一时无法相信是她。坐我前排的两位老年妇女当即切换了话题。一人问,“这女孩不会说话啊?”“她先天聋哑,家住工业园附近的村庄,扯起来还和我是远亲呢”,另一人答。过几分钟,答话的妇人也在另一个村庄前下车。我没能听到更多的关于这聋哑女子的信息。如果说得知她是聋哑人正好解释了先前她在图书馆的不言不语,但又一疑惑浮上来——她识字吗?
稍微留意,一些“道听途说”的内容成全了我对她的粗浅了解。她确是先天聋哑,她的父亲是县上某单位的干部。父亲的思想观念,家庭的相应条件,让她有机会接受了特校的教育。不清楚她的求学生涯有多长,显然她的识字水平胜任基本的阅读。过后又听说她成家了,丈夫是同村人,大她10余岁,一只眼睛弱视。同病相怜,他对她诸多照顾。一天,她递过去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我要成家,我要和你结婚”。辛酸又温馨的一幕被村上人津津乐道。2014年,我的妻子到足荣镇农豆村幼儿园上班,发现聋哑女人已是一双儿女的母亲。她和丈夫一起送长女来幼儿园,如果见老师不忙,她会“以笔代话”和老师纸上交谈。字写得不好,但表达还算顺畅。她内心强烈的交流欲望,不言而喻,惜村上人无暇跟她“执笔相对”。断断续续又听到她的一些情况:比如脱贫攻坚中,政府予她家很大的扶助;比如她丈夫没上过几年学,却从未反对她工余阅读。我没法感知她更详实的日常,我没有触抚她更真切的心路。但我坚信,丈夫的呵护,儿女的乖巧,社会的关爱,阅读的滋养,她的日子是充实丰盈的。她要么自我封闭,要么融入外界,阅读是她打开心灵的方式。本来平常的一份喜好,于她而言则十足的难能可贵。
我经营农资店后,无奈减少了去县图书馆的次数,改为增加自费订阅的份额。哪回得去县图书馆,我有时会问工作人员,“那个她这段还来图书馆吗?”工作人员妙答:“比你来得多”。愿她的生活里永远有书有报有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