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 白居易 王勃 王维 孟浩然 李白 杜甫 李商隐 | 宋代诗人: 辛弃疾 苏轼 柳永 李清照 王安石 欧阳修 | 清代诗人: 龚自珍 曹雪芹 钱谦益 纳兰性德 王国维

葛岭漫步

作者:山月居士 发表于2017-09-26 16:26 阅读(1)

葛岭漫步

连日来养病家中,憋闷之余只得翻看一些古今名家的游记聊以慰藉。看着看着,不仅想起西子湖畔的葛岭来。

葛岭位于宝石山上,曾是东晋一代名道葛洪炼丹之所。岭上美景甚多,从山下拾阶而上,第一个遇上的便是初阳台。这是一片开阔的空地,除了一座古塔和一方凉亭,便再也没有什么多余的人工饰物。这方凉亭的年代已不可靠,多半是建国后多次修建的吧,不过那那座古塔却是大大的有名。五代十国吴越国的最后一代王钱俶始建此塔,名为“宝石塔”。到了北宋,一代名僧永保师叔不顾双目患疾,募捐十年重修此塔,因而又被命名为“保叔塔”。至于现在的塔身,则是民国杭州市市长赵志游下令修葺的。天晴时站在塔边极目南眺,大片的西湖美景尽收眼底。从岭下朝上望来,那保淑塔犹如美人伫立在万绿丛中,若有晚霞相伴,则另有一番动人的韵味。

离开初阳台继续西行,前方便是异常狭窄的“一线天”山道。说是山道,其实就是两块巨大岩石间的缝隙罢了。这缝隙巧如鬼斧天工,恰好能容纳一个成年人侧身通过,若你想折转一下身体,或是身边再多上一个小孩的话,那就只能望“天”兴叹了。而且,若是那成年人的身材略微丰腴一点,恐怕也很难侧身穿过去。当然这并非从初阳台去葛岭的必经山路,你也可以攀上两边的巨岩,从岩上翻越过去。这需要极好的身手,也十分危险,在这里不建议各位尝试。

穿过一线天后便是林荫葱郁的小路。路面是用石子和石板铺就,下雨天略有些滑腻。两边古树参天,花卉芬芳,更有许多不知名的草药遍布其间。我并非懂得中药的人,只是偶尔看到三三两两的游客在那里静心地辨识着草药。再往前会出现一些分叉路,可大都是转了一圈后又回到了主路上,让你沿途多看些风景罢了。我不喜欢绕小路,通常径直往前走,直到有一块大石碑做成的路标前才停下来,并找到一条通往葛岭的路。

沿阶而下,盯着大太阳蜿蜒曲折了十来分钟,便来到一处林荫遮蔽的僻静之所。抬眼望去,一条长长的黄色院墙掠入眼帘,那便是抱朴道院了。这墙随着山势起伏,宛如一条盘旋游动的黄龙,因而有“龙墙”之称。步入墙院内,迎头便碰上葛仙正殿,殿上奉祀着仙翁葛洪。大殿的东侧是红梅阁、抱朴庐和半闲堂,建筑风格极为精巧别致。红梅阁内有木刻画廊,一问之下才知道是戏曲《李慧娘》。我是个不懂戏曲的人,可也被深深吸引了。半闲堂本是南宋丞相贾似道寻欢作乐的地方,如今堂内供奉慈航真人像。院内的双钱泉水质甘甜,传说常饮可延年益寿,我掬水饮了一口,只觉清凉沁脾,一扫心中的烦热。此时,我仿佛已忘却了尘世的喧嚣和烦恼,朦胧中依稀望见一位鹤发童颜的老者盘膝在炼丹井前,命小道童扇着炉底的丹火。

抱朴道院前是一条下山的路。不知东晋年间的杭州有多少人口,我想总归是远远少于现在的吧。那时候的葛岭一定也没有那么多的游客。葛岭的美多半是出于一种动态的宁静,所以我通常选择在人少的时候上来。此时一个人漫步其间,享受着鸟鸣山幽的空灵之境,方能享受到那出尘的韵味。

离开葛岭,踏上北山路,淡淡的湖风夹杂着一股尘世的喧嚣扑面而来。最后回望一眼山巅,终于依依不舍地离去。

© 2013-2022 古诗集 | 古诗词大全 诗词名句 古文典籍 文言文名篇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