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笔记中的乌镇人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2-02 08:51 阅读(1)
南宋笔记中的乌镇人
文/乐忆英
?
南宋时期,乌墩镇(后为乌镇)、青墩镇(后为青镇)作为京城临安的后花园,日渐繁盛,达官贵人、文人雅士,迎来客往,热闹非凡,乌青两镇的人事频频出现在各类著作中。
南宋文学家周密的《癸辛杂识续集》“卷下”有一篇《吴妓徐兰》:“淳祐间,吴妓徐兰擅名一时。吴兴乌墩镇有沈承务者,其家巨富,慕其名,遂驾大舟往游焉。徐知其富,初至则馆之别室,开宴命乐,极其精腆。至次日,复以精缣制新衣一袭奉之。至于舆台各有厚犒,如此兼旬日,未尝略有需索。沈不能自己,以白金五百星并彩缣百匹馈之。凡留连半年,糜金钱数百万而归。于是徐兰之声,播于浙右,豪侠少年,无不趋赴。其家虽不甚大,然堂馆曲折华丽,亭榭园池,无不具。至以锦缬为地衣,乾红四紧纱为单衾,销金帐幔,侍婢执乐音十余辈,金银宝玉器玩、名人书画、饮食受用之类,莫不精妙,遂为三吴之冠。……”
文中讲述了一个名叫沈承务的乌镇富家子弟,迷上了一个叫徐兰的妓女,半年中花费了数百万金钱。这种一掷千金的作风,成为南宋时期城乡间畸形繁华的一个重要原因和一个独特的景观。而此时,北方大片土地沦陷,朝庭上下却不思进取,绮艳轻荡,终日沉迷于这种萎靡的生活,最终导致南宋的灭亡。
徐兰色艺俱佳,被誉为三吴之冠,死后葬于苏州虎丘,太学生边云遇(边应升次子,字龙光,平江府昆山人,宝祐四年进士)为她作墓志铭:“此亦娼中之贵者。其后如富沙(今属福建)之唐媚、魏华、苏翠,京口(今江苏镇江市)邢蕊、韩香,越(即越地)之杨花、缪翠,皆以色艺称。士大夫之不自检者,往往为其所污,屡见之于白简(即弹劾官员的奏章)。”
南宋洪迈的《夷坚志》“乙卷第九”中,有《普静景山三异》,全文如下:“湖州乌镇普静寺,本梁沈(约)休文家墓也。当武帝时,休文贵盛,每岁春一来拜扫,其反(返)也,帝必遣昭明太子迎之远郊,因就筑馆宇。休文不自安,迁葬金陵,而舍墓域为寺。昭明亦以馆为密印寺。其后二寺各祀以为土地神。宣和间,普静遭火灾,僧尚奎将改塑神像。方择工,有道人诣奎,言从建康来,素精此艺,不较直,但勿使人窥觇。奎善而用之。数日工毕,长揖而去。众异之,始入祠瞻视,于壁间忽见绝句云:‘昔作梁朝相,今为普静神。千年英魄在,代代护僧人。’共证为休文不疑。奎传法于慧斌。”另有《千年英魄在,代代护僧人》,都是说乌镇普静寺的人事,沈约先人墓在乌镇,昭明太子萧统师事沈约。每年清明,沈约回乡扫墓,并守墓数月,武帝怕萧统荒废学业,就命萧统跟随沈约到乌镇,在市河东岸青镇筑馆舍,随师就读。后沈约将先人墓迁葬金陵,遂舍其地为寺(即普静寺)。昭明亦舍馆为寺(即密印寺)。洪迈在文末特意加了“右二事,沈端叔说”七个字。
历代《乌青镇志》之“第宅志”均载:“沈左藏宅,在安利桥北堍西,内有水天四望亭,胜锦亭,来薰亭,更筑高台,名之曰‘吟望堂’,有洞曰‘迷仙洞’,后有大池曰‘月潭’,潭北为堂三间,匾曰‘水天一色’,德祐年废。”至于沈左藏为何人,却未载明。1979年冬,桐乡县新生公社红旗漾大队发现南宋宗室墓群,出土宋安定郡王赵伯泽及媳胡氏、沈氏,孙赵希励墓志石四方。墓志石现存桐乡市博物馆。(顺便说一下,之前的文献载“赵伯泽为宋宁宗皇伯祖”,其实不确,此墓志一出,澄清了几处疏误,《赵伯泽墓志》载:“先郡王讳伯泽,字润之,艺祖皇帝七世孙也……朝家以王年高行尊,有袭封之命。除皇叔祖潭州观察使、安定郡王。”赵伯泽为宋太祖赵匡胤的“七世孙”,宋宁宗赵扩的“皇叔祖”(而非皇伯祖)。赵伯泽高祖赵从信的祖父是赵匡胤次子“燕懿王赵德昭”,而非有些文献所载的赵匡胤四子“秦王赵德芳之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