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 白居易 王勃 王维 孟浩然 李白 杜甫 李商隐 | 宋代诗人: 辛弃疾 苏轼 柳永 李清照 王安石 欧阳修 | 清代诗人: 龚自珍 曹雪芹 钱谦益 纳兰性德 王国维

《孰解其中味》书评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30 02:49 阅读(0)

《孰解其中味》书评

 我所感受的味道

◎黄文兴 
 
认识张晓峰先生是在辽宁省散文学会的一次理事会议上,当时只知道他是辽西人,曾获“辽宁文学奖”,是个很厉害的作家。那次交流虽不是很多,但他的朴实、谦和,以及目光里的深邃和睿智,却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后来,彼此性情志趣相近,自然也就成了很默契的朋友。只不过接触越多,越让人仰视而已。当今社会,文化多元,也就是说东西方文化交融之广泛,在历史上前所未有。当然了,好的东西有,不好的东西也会鱼目混珠的夹杂进来,包括一些消极的思潮,这对中华传统文化来讲,无疑是一次挑战。比如说人的欲望日渐膨胀,包括金钱的、名利的,等等。而张先生却好像不食人间烟火,依旧保持着他的谦卑和真诚,这与沽名钓誉的那些所谓名人相比,晓峰先生无疑就是一座山峰。
这恐怕与他常说的“敬畏”二字有关吧。及至读到他的新著《孰解其中味》(辽海出版社),才更加明了。他的《祖宗的味道》,质朴而又纯粹,他在他太爷用过的那只水烟袋和那个火锅的铜垢间,在自已家后院那块青石板的包浆里,以及在生命的角角落落里寻觅祖宗的味道。他文章中写道:“如今我才明白,敬畏是道德的底线,而底线一旦缺失必然成为物欲的奴隶,广而言之一个没有敬畏感的民族必然缺乏信仰,而缺乏信仰的民族迟早会滑向衰颓……”这或许就是他在乱象之间稳如磐石的根源所在。因为敬畏不光体现在对远古的图腾,对祖先的膜拜,更有对内心的约束,对道德的维护,对灵魂深处那片湛蓝的洗礼,还有就是对生于斯、长于斯那片土地的依恋和热爱。
晓峰先生的文字很有嚼头,很艮劲。既有生命的苍凉,亦有人性的温暖,还有人类面对大自然的无奈。那些码起来的文字,透过泛黄的记忆和恍惚的时空,散发着祖宗的味道,散发着时空的信息,口口相传,竟也真真切切,如临其境,别有滋味。亦如晓峰的为人,低调着,深沉着,他的文字的艮劲,是否也来源于他的人品,不张扬,始终谦卑的行走,用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字铸造着自已的品牌,用敬畏二字守护着自已的灵魂堡垒。
《孰解其中味》这本书虽说文字不多,但内涵很丰富。著名作家老藤先生在序文中说:“优秀的作家总是充满矛盾与纠结,没有矛盾与纠结,就成就不了伟大的作品,这是辩证法告诉我们的真理。晓峰的作品延展了这种矛盾与纠结。”我想,也正是这种矛盾和纠结,开启了我们的发现之旅。晓峰的散文没有那些干巴巴的说教,也没有那些无病的呻吟和多情,他的文字的具象和意象,定格了他的散文独有的气象,有如在雨后森林里听泉水叮咚,有如在梦境幻化中感受脑洞大开的神秘。其间亦无处不渗透着小说的节奏,有情节有过程,可谓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不过,在阅读的过程中,你也一定能够从中发现散文的美,发现散文的质地和精神。
在《孰解其中味》一篇中,张晓峰先生道出了自已的心声:“我时常梦见自己在一片空茫中悬荡,眼前半是缥缈半是具象。一会是混元初开浑无际涯,一会是电射光驰星汉明灭,一会又弦崩洞裂纠缠坍缩,死寂般嗡鸣。嗡鸣止歇,万类失聪。顷刻失聪复苏再度与嗡鸣纠缠,直至湮灭,终致失明,极尽目力也寻不到一丝光亮,哪怕透骨的寒光。所幸湮灭的仅是半只蜡烛,点燃光明的种因还在,只是不知上帝何时才能划燃那枚红帽火柴。”这一大段文字的意象很容易让人想起庄子的语言和智慧。或许张晓峰的家族传承中,也有一份道家的风骨吧,他很善于借梦幻的笔,揭示世间万象的真谛,揭开道貌岸然、扑朔迷离的世俗面纱,他笔下的几位大德在凭虚御空地搓麻,这一意境可谓独特,思维纵横,可称绝妙,寥寥数语,无不禅机。“原来世上的一个个迷局皆为凡胎自设,只是假借几个圣手随机拆解而故弄玄虚?”这样的文字,岂不让人拍案叫绝,直指人心。
© 2013-2022 古诗集 | 古诗词大全 诗词名句 古文典籍 文言文名篇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