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吟马踏湖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9 21:50 阅读(2)
梦吟马踏湖
乘划子(小舟,当地人称“溜子”)沿芦苇荡徐徐划行,深秋的芦苇荡已尽显萧瑟,没有游人。天气尚好,太阳照在身上,暖暖的,风儿轻轻地,舟儿飘飘地,湖水已比从前开阔了五六倍,环境的改善,营造出了“蒹葭苍苍”的古诗意境,令人赏心悦目。
如今,湖岸边的人家已不再用芦苇编制芦席铺炕、盖房了。手中的芦苇已变成了工艺品。
船家大嫂边撑竹篙边与我和龙儿漫无边际的聊着,湖岸两边时有摘棉花、割芦苇的村民在忙碌,这一自然平朴的场景城里难得一见。我最喜欢这种平静的野趣,它能使我身心尽情的放松。小舟前面的龙儿也尽显慵懒之色。大约有1个多小时的舟行,我们弃舟登岸,踏上去五贤祠的路,龙儿问:“这就是马踏湖?”“只是一部分”我说道。“真的所在应是刚才咱们开车进去的鱼龙一带”我继而补充。
相传,春秋时期,齐国称霸,齐桓公会盟各路诸侯,聚兵列阵,平地马踏成湖,因此而得名马踏湖,又称“少海”。博兴县一带叫“麻大湖”,这一称谓出自明嘉靖44年(1565)《青州府志·山川篇·高苑志》。
边聊边游来到五贤祠。五贤祠,祠址原名青丘。据史料记载:“齐景公与晏子游于少海,田于青丘”,青丘之所源于此。后来,青丘逐年增高,人们又叫青冢,后建清凉台,为夏季纳凉之用。从晋武大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始在台上建祠,从祀鲁仲连、颜斶开始,后加袁固,再后又增加诸葛亮与苏东坡,由二贤变三贤以至于现在的五贤祠。三十多年前,我先后两次到此祠拜访过,那时的五贤祠破败不堪,灰尘蛛网,几被人遗落。
今日至此,却焕然一新。面南而立的祠门,门前有五级条石引步,檐下木制联拢“五福祥云”,透雕精细,立粉彩绘,栩栩如生。下嵌黑色横匾,铸了三个金黄行书大字“五贤祠”。门坊五脊四阿,琉璃瓦覆顶,瓦当严整,脊蹲欧尾兽吻,飞檐四翘,左右两边各建耳房,卷棚顶(外卷里不卷)。耳房东西设院墙,墙两侧各建四角小亭,二亭台高峙,砖柱体,上面是木结构楼阁一层,亭顶为木架构,上覆琉璃瓦,高檐飞展,四角仰翘,横坊看板,雕饰富丽,造型轻巧。登入亭中眺望,似有些水乡韵味。
主殿五间,悬山五脊,琉璃瓦覆顶,吻脊兽造型逼真,堂顶大架由24条木柱支撑负载,出檐深远,坡度平缓,檐下望板,近湖远山,荷塘苇荡,透雕浮景,造型新颖,龙头雀替,跃跃欲试。后壁两山磨砖对缝,垒砌精细。内壁涂白。红木椽,轻薄砖,白灰膏组成大架栅板,架设规范。堂前悬鎏金正楷“五贤祠”黑色匾额。门左右均开木制透棂悬窗,宏大宽敞,严谨,俨然一栋先贤公寓,望之令人敬畏。大殿门前抱柱楹联:“不帝秦状、不王前、不忘汉室,各有大名垂宇宙;看斥曲学、斥腐儒、斥退公孙,长留正气在人间”。这楹联显然对“五贤”士不慕名利,不畏权势,扶弱济困,严恶婉媚的高尚情操的无限崇敬。那两庑门前的柱联:“渔舟唱晚归莲渚,雁阵惊寒宿芦花。”是对“少海”为“锦秋”,“苑囿”变“公园”自然景观的真实写照。入堂中,一自称华山道人的后生,身穿黑色道衣,口中念念,言语中尽藏要钱之意,好不让人生厌。全国各地的寺庙,多有此类的混世之辈,真是大煞风景。
“五贤”塑像在殿堂的北侧一字排开,端襟高座,神态自若,栩栩如生。中间为鲁仲连,他是齐国茌平人;右边诸葛亮为三国蜀相;左为苏东坡北宋文学家、书法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诸葛亮右为辕固,他是西汉著名诗学家,淄博新城人;东坡之左为颜斶,他是战国齐国人,为什么把孔明先生和大诗人东坡居士塑在这里?据说是因马踏湖风光秀美,是有名的游览圣地,当年他们二人都曾到马踏湖游览观光过。传说苏东坡在密州(现在的诸城)做刺史时,到马踏湖游览过后,赞不绝口,于是赐《横湖绝句》——海首里:“贪看翠盖拥红妆,不觉湖边一夜霜。卷却无机云锦缎,纵教匹练写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