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 白居易 王勃 王维 孟浩然 李白 杜甫 李商隐 | 宋代诗人: 辛弃疾 苏轼 柳永 李清照 王安石 欧阳修 | 清代诗人: 龚自珍 曹雪芹 钱谦益 纳兰性德 王国维

走亲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9 21:40 阅读(1)

 走亲

 
正月出门,就是走亲访友,使我们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习俗,也是春节的一项重要活动,给亲朋好友送去祝福,增加彼此友谊,尽享亲情的快乐与人生的乐趣。
 
儿时出门,父母一般是派我们小孩子去的。大人要在家里等着,怕有亲戚来出门吃了闭门羹,重要的是正月新年里是不能锁门的。一般正月初二开始去舅家,初三去姑家,初四去姨家,依次安排,为的是出门剩下的礼物可以添把着使用。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那个时候家家户户没有冰箱,年前置办的鱼啦肉的也不能久留,得为主人亲戚着想,当然咱也巴望亲戚们早早来咱这不是?
 
那个年代,人们出门的礼物一般都是年前自家蒸的米糕,还有供养下来的饽饽、苹果桔子,再就是年前计划着买的饼干、桃酥之类。
 
记得用来装礼物的包也是从集市上买的或红色或绿色等各色的绸布包,当然家庭条件好的也有用手提格皮包的。包里面也只能放上四个或六个大饽饽,或者放上几个糕,要么再放上几个苹果,表面压上两包饼干或是一至两包桃酥,这两样放在表面好看,再者怕压碎。那时的桃酥也是用很薄的透明袋包装,所以经过几番折腾,等正月出完门,差不多已是“面目全非”、“粉身碎骨”了,饼干的包装纸也是不是去角就是去棱,拿起一包饼干,也不是直条条,有些打弯弯,母亲还是小心翼翼地放入:将就着使吧,反正人家也不留!正月礼薄起纸嘛!当然放上的饽饽也是装门面,为的是装满包,还好看,会意的亲戚也是象征性的“看看”,或是留下一个饽饽,一个糕而已。再从自家添上饽饽糕之类的,权当交换着看看尝尝。我是最巴望亲戚留下饽饽或糕的,因为剩下的苹果或桔子拿回家,我可以试探着问:“娘,我吃了苹果吧?”“还有使处,过几天,等出完门,你们小孩子家再吃,啊?”母亲宽慰着我,我就巴望着快点出完门。
 
我们小孩子每次出门回来,娘自然打开包看看。记得有一次,哥哥去姑家出门回来,娘一看包有些空,往外拾着数着,嘴里嘟囔着:“他姑好留头,留下了三个饽饽三个糕,还有一包饼干,一包桃酥,每样留了一半,添上了几个苹果。”母亲显然有些不高兴,因为舅家、姨家门还没出呢。这样就听父亲说:“再去买上包饼干和桃酥吧。”唉!那些岁月真是难为了家里老人,日子得数算着紧吧着过。我倒是高兴,我不关心留下什么留下多少,倒是添上了我爱吃的苹果!那年月,一年到头是不买苹果吃的,平时不见也想不起来馋,一旦见了,那种神往,那种垂涎欲滴,自不必说。
 
每次家里来客人,娘都是吃完饭后打开客人带来的包,看看拿来的东西,酌量着留。比如拿来六个饽饽,就留下两个。拿来五个,留下一个,如果拿来四个娘就不留了。大概是这里面有个套路吧,好事成双嘛。看包里面的东西就知道,亲戚想不想让你留。客人走的时候,母亲总是让我们提着客人的包,先前头走着。客人自是和母亲客气一番:俺娘说让你都留下。娘附和着说:留下了,留下了。有的客人望着满满的一包直接没动,私下心知肚明:没留就没留吧,还有门没出完呢。当然也有的客人是真心实意让你留,就说那次舅家表姐走的时候,直接嘻嘻哈哈着跟娘“干”了起来:大姑,你多少留下些,拿来是让你吃的,不是来回拿着好看的。跟娘推搡了好多会儿,最后竟把书包带夺掉了,弄得苹果叽里咕噜满地滚,娘只好收了,这可得意了我们几个小孩子。
 
 
 
 
 
 
 
 
 
© 2013-2022 古诗集 | 古诗词大全 诗词名句 古文典籍 文言文名篇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