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人的情趣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9 10:20 阅读(1)
老北京人的情趣
赵克明(安徽霍邱)
来京逗孙子,闲暇时在小区里遛弯儿,感觉老北京人自有别样的情趣。
“民以食为天”,这在我南方家乡体现得很充分。可能是饱受过饥馑之苦,家乡人尤其是老人最先考虑的是口腹之欲,墙根旁,边角里,只要有一丁点儿空地,就会被开垦来,种上青菜,种上豇豆,种上几棵葱,种上几行蒜。我晚上散步的路道贴近小区栅栏处有一条绿地,不知从何时起,绿草地变成了一畦畦的庄稼地,豆角、芝麻、红芋、花生,长势很是旺盛,我和老伴经过时也常常驻足观看,而且也觉得这样既可以观赏,又可以食用,挺好,挺好。路道的景观带植有石榴、桂花等树,石榴尚未成熟时就被馋嘴的人攀摘得精光,桂花刚刚飘散香味也便有人随手采去,据说是用做桂花糕或者包桂花汤圆。
而居住在天子脚下皇城根上的老北京人显然无口腹之虞,他们文明进化的程度也远远高于乡野。小区公共绿地除了栽植景观树以外,便是各类果树,苹果、橘子、石榴、枇杷、柿子、枣子、山楂,深秋果子成熟的季节,树上粉红的苹果、金黄的橘子、红脸蛋的石榴、青黄的枇杷、彩灯样的柿子、玛瑙般的枣子、圆溜溜的山楂,或在枝叶间闪闪烁烁,或十分招摇地悬挂于枝头,微风吹过,摇摇曳曳,如同一只只媚眼一般逗弄着过往的行人。秋风一天天摇落了树上的叶子,只剩下红的黄的紫的果子在枝头轻轻地摇动,像一面面随风招展的小旗。这些树旁或小区的某一显眼处并未竖起“请勿采摘,违者罚款!”之类的警示牌,但每一个遛弯的老头老太太无一朝树上伸手,甚至没有投去贪吃的眼神。他们往往在抬头的时候,目光拂过枝头上那些鲜亮的果子,所传递出的表情语言,那就是欣赏。应该在他们的潜意识里,那些果子就是小区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它们不是用来吃的,而是用来观赏的。还真是这样呢,行走在小区的路道上,一抬头见到那些红红的黄黄的果子映着瓦蓝瓦蓝的天色,那景致真叫一个美,真让人爽心悦目,油然产生一种精气神。
小区内一楼的住户(基本上是老年人)都会精心地经营他们的小庭院,或搭一个精致的凉亭,或摆一个小巧的茶座,或放一个装饰性的架子。果树也是少不了的,一棵小伞一样的小山楂树长着满枝的红果,一棵腰肢弯弯的石榴树缀满翘嘴的大石榴,一棵瘦长的柿子树垂挂着已红得透亮的小灯笼,一棵细细的葡萄藤吊着一串串晶莹的紫色珍珠……除了果树之外,就是不同种类的花,而且每户种植的品种都不一,我家一盆颜色鲜亮的月季,你家一排堪比牡丹的大理菊,他家一小片紫红紫红的鸡冠花,还有色彩各异形态不同的菊花、外红内白小巧玲珑的喇叭花,即使种几杆洋姜也开出小向日葵样的黄色花朵。有几户人家的廊架上也像乡间一样攀爬上南瓜、丝瓜、葫芦或扁豆的藤蔓,上面赫然挂着橘黄的小南瓜、绿色的长丝瓜、童话般的小葫芦、风铃般摇晃的扁豆角。与乡间不同的是,这些南瓜、丝瓜、葫芦与扁豆都不是用来食用的,而是作为欣赏的一景。就是到了这些瓜果成熟蒂落的时候,也仍然被当做观赏物件摆放在小院的一角,几个大小不一的南瓜、一只憨态可掬的葫芦、几枚无规则排列的柿子,形体艺术似的展示在那里,是一幅绝妙的艺术佳品,更是一部生动演绎的童话剧。有一个小院既没有果树,也没有盆花,就让一盆辣椒做主角,绿干绿叶上面点缀着红红的尖辣椒,然后在装饰架上高高低低地插着各色各样的小风车,微风一吹,或快或慢地转动,转出了曼妙的节奏。每当经过这样的一楼小院时,看到有老者很随性地在侍弄院中的小景,手持小铲或水壶轻缓地给花盆中的一株小树、小花或小草翻翻土,浇浇水,抑或拿着网兜细心轻柔地给藤蔓上垂下的瓜儿加个防跌罩,我总会一边观赏一边想象:三五之夜,明月朗照,银辉洒满小院,一对鹤发老夫妻悠闲地坐在院中小矮桌边,抿一口清茶,用老北京腔拉着家常,或用纯正够味的京腔哼唱几句京剧,那悠长的尾音在树间、花间袅袅旋回,像一群鸟儿轻轻扇动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