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文学耕耘者一一马振国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9 06:57 阅读(0)
记文学耕耘者一一马振国
马振国喜欢读书,热爱文化,但看的都是作家们写的东西,什么时候自己也能象作家一样,拿起笔来写文章,这是他毕生追求的梦想。那时,文化的媒体很少,能看到的就是《昌吉报》,《新疆日报》,能听到的就是新疆人民广播电台,奇台广播站的节目,这都是他获取知识的渠道。1970年,他大着胆子给《昌吉报》投下了他的第一篇处女作,写了一个老人在农村写春联的故事,没想到几天后竟然从《昌吉报》上看到自己写的文章,他简直欣喜若狂,“我也能发表文章了!”从此他便接二连三地往《昌吉报》,新疆人民广播电台,奇台广播站投稿,多被采用了。报纸上,广播中,收音机里经常听到他的名字。那时新疆人民广播电台有个《天山南北》节目,他写的第一篇散文《北沙窝的赞歌》被采用了,之后他一发不可收拾,接二连三地写散文、通讯、游记,大都被采用了。1988年,1989年连续两年被新疆人民广播电台评为优秀通讯员,1990年,他写的一篇稿子《我的妻子》在新疆人民广播电台《千家万户》节目播出,被评为首届通讯员好新闻一等奖,他去新疆人民广播电台领奖,受到自治区领导的接见。
之后多年,他在《昌吉日报》、《新疆经济报》、《回族文学》、《古城文学》等刊物上不断地发表散文、小说等文学、文史作品,也曾在国家级的刊物《文史知识》、《传奇故事》上发表作品。还曾连续两年被评为《昌吉日报》优秀通讯员。
1985年,奇台创办了《奇台文史》,他被聘为撰稿员,《奇台文史》的宗旨和内容正是他所热爱的,从此他好象找到了娘家一样,一头扎进《奇台文史》的采访和撰写中,从1985年至2017年,(《奇台文史》2017年停刊)在这三十多年中,他为《奇台文史》撰写稿件二百多篇,刊用一百多篇,他连续十几年被评为优秀撰稿员。2005年他退休后,又被《奇台文史》聘为编辑八年,多次被评为优秀编辑。
2007年,奇台县开始了《奇台县志》的二轮修志工作,他被聘为编辑达五年,为《奇台县志》撰写稿件200多万字。他退休后进了县城,又为奇台县的文艺事业添砖加瓦,他写剧本、小品、快板、歌谣,他写的小品《拆迁》参加昌吉州文艺会演获优秀作品奖,他写的小戏《老俩口上城》获昌吉州优秀创作奖,他写的快板《奇台美食天下闻》获奇台美食文化节优秀创作奖,每年元旦春节县上各单位都要进行文艺会演,都找他编写文艺节目,多年来,他为各单位编写文艺节目二十多篇,大多在会演中获奖。
2008年,奇台县《民间文化丛书》出版,出版后被评为自治区最高奖“天山文艺奖”,他担任了《奇台民间故事》的副主编,为该丛书搜集、整理、撰写民间故事、民间歌谣几十篇。
随着国家经济改革大潮的汹涌澎湃,受国外资本主义思潮的影响,一些革命意志衰退,思想立场不坚定的农村基层干部,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思想,他们有的侵占公共财产,侵吞上级下拨的扶贫资金,有的干涉村级干部的选举,拉票贿选,有的徇私枉法,专为亲友办事,有的用公款吃喝旅游,虚领假冒,哄骗上级,有的形成黑社会团伙,参与赌博色情等活动。为了加强党在农村的基层建设,整顿农村干部党员的思想作风,使他们全心全意地为农村的经济建设服务,党中央制定了《农村基层干部守则》。奇台县纪检委为了更好的宣传《守则》,使广大干部党员易于背诵,牢记守则内容,请马振国用简便易行的形式改编《守则》内容。马振国根据守则内容,把“十不准,十要禁”改成《三字经》的形式,使《守则》更加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纪检委的领导十分满意。他们把《三字经》印成年历的形式,印刷一万多张,在全县广大农村发放,在全县掀起一股学习背诵《守则》的高潮,为广大干部转变思想作风,加强党的基层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江布拉克是奇台县的四A级景区,每年吸引着疆内外的大量的游客,是奇台县经济建设的一大支柱,奇台县政府为了宣传景区,扩大影响,发动全县有写作能力的作者们,拿起手中的笔,歌颂祖国的大好河山,描绘景区的旖旎风光,《奇台文史》也专辟了一个栏目,叫《古城搅胜》,马振国为这一主题写下了《雨中梦家塘》、《风雨张家湾》、《石城子挖掘现场参观记》、《登上柳洼梁》、《开垦河的传说”、《补天石》等十多篇游记、散文、民间传说。2018年,景区把奇台县作者们写的美文,与摄影作品编为图文并茂的画册,向游客们发放,为宣传景区,发展奇台的经济起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