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岛稻谷香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6 05:55 阅读(0)
海岛稻谷香
作者|顾景
在80年代,我们国家的经济比较困难,部队的生活水平标准不高,主食以高粱米、大米、面粉4:3:3的比例供应。为了改善生活、减轻国家和人民的负担。部队在军事训练和战备值班之余,安排一部分部队自力更生自行生产粮食。1976年我们连队的任务是去海岛师农场种水稻。
说是海岛其实不是在海里的岛屿,是旅大市复县三台子公社海岛大队。师农场是部队在海滩上围起来的400百多亩水田。我们的任务是保证完成40万斤水稻的任务。去的时候应该是初春时节,在完成了往地里送肥的任务后,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抓紧时间育苗。由于气候还没有进入夏天,海岛昼夜的温差比较大,育苗床必须用塑料薄膜遮盖保温防冻。师农场聘请的地方种水稻的冷技术员对我们连队的战斗力不了解,很担心我们在短时间内能不能完成建几十亩地的育苗田的任务。
一、遮盖塑料薄膜流水线
种水稻对连队的大部分人来说是陌生的,但我们不缺少会动脑筋想办法人,就我们二排来说,在排长徐庆鸿排长的带领下群策群力,很快就构思出一条“遮盖塑料薄膜流水线”。回想起来大概是这样的,在平整理好的一条一条的苗床水地里,冷技术员(必须是他)把稻种播下去以后,我们的流水线就开始运转。第一个人拿着一大捆1.5米左右的柳条,跟在冷技术员身后,每隔60公分左右放一根柳条。我和付万才分在苗床的两边,一齐前行,互相把柳条拿起另一头交到对方手中,然后一起用力双手把柳条头弯一个角度插进邻沟的土里。这时候五班长白振杰同志上场了,他个子高腿长胳膊长,屁股后面挂着一个大绳球。他的任务是用绳子从柳条的中间绕一下穿过去再联起来两头固定好以防止柳条倾斜站不住,我们走过去他也三下五除二完成了。盖塑料薄膜的工作是六班长丁克宝的拿手好戏。在他的指挥下把预先定好长度的塑料薄膜一头在苗床头用土压好,然后两个人把塑料薄膜从柳条架子上拉过去,另外两个人从苗床两边的水沟里用脚把塑料薄膜踩进土里固定好。他们的这一工序完成我们这一条苗床遮盖塑料薄膜的任务就完成了。
由于我们分工明确一次到位,所以工作效率很高。常常是跟在播种子的人后面,就象一个人轻轻松松地走过去一样。他稻种播完了我们苗床上盖塑料薄膜的工作也完成了。冷技术员不得不为我们的速度竖起了大拇指。
二、水田埂上的“八大金刚”
师农场的水稻田是比较方正的,每一块小地长宽都在50米左右。一条田由10个小方块组成。平好水田以后就要下肥料。一袋肥料100斤左右,要送到每一块田头。部队个个都是膀大腰圆浑身是劲的年轻小伙子,但由于各地耕作方式的不同,生产技能也有区别,北方的人种地习惯用车,南方种地习惯用肩膀挑。在高出水田80公分左右宽50公分左右的田埂上扛100斤肥料走路需要良好的腰腿工夫和泥水路上行走的脚上的技巧。有几个北方兵试了试,开始还可以,不一会就不行了,有的扛不住了、有的滑倒在水田里。在这方面来自鱼米之乡的我们江苏兵有明显的优势。于是以我们江苏兵为主的“八大金刚”就产生了。因为送得最远的那个人必须要扛100斤肥料走500米长的路,是大家公认的最厉害的,理所当然是“八大金刚”的老大。我也就当仁不让的坐上了这第一把交椅。当我们顶着太阳在水光的映衬下,一个接一个扛着肥料一路小跑出现在田埂上,展现出一幅力与技巧完美结合的画卷时。战友们和插秧的乡亲们纷纷为我们叫好,劳动的乐趣弥漫在田间地头。当然我们“八大金刚”还有一个领导。那就是我们排长徐庆鸿,他那时的艺名是“座山雕”。当炊事班把大米饭、猪肉炖粉条送到地头的时候,“座山雕”亲自把饭菜给“八大金刚”老大的我盛上。我们一起坐在田埂上象威虎山的“土匪”一样,吆五喝六狼吞虎咽干净利索的就完成了吃饭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