逮麻雀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5 09:39 阅读(1)
武斌:逮麻雀
散文 武斌
麻雀,故乡人称作“西虫”。我不知是怎样的两个字,倒觉得“喜虫”二字最为恰当,因为麻雀喜欢吃小昆虫。方言终归是方言,麻雀别名亦有家雀儿、琉麻雀、嘉宾、瓦雀、宾雀、麻禾雀、树麻雀、老家贼,只只等。麻雀为故乡最为寻常的鸟儿,生命力足够顽强。“除四害”曾占据其一,全民皆兵,也未能把麻雀怎样,它依然大行其道。倒是农药化肥的广泛使用,让它在黄土地上难以觅寻,我一度担心它就此销声灭迹。可就在近些年回老家,它成群进入我的视野。这是麻雀的幸事,更是黄土高原的幸事,也是我的幸事,不然承载我儿时的欢乐就少了载体。
麻雀成为我们欢乐的一部分,主要是儿时的玩具稀少,再者是由于我们小孩天生的动物情结。黄土高原麻雀随处可见,与我们相当亲近,既是我们小伙伴的玩物,又是我们的食物,于是它堂而皇之走进我们的童年生活。我们亲近麻雀,而它与我们保持着人类和动物的距离,我们想尽所有的办法让它们与我们保持亲近。逮麻雀的方式方法推陈出新,五花八门,但万变不离其宗。总结起来主要有三,其一是“掏麻雀窝”,其二是“打麻雀”,其三是“罩麻雀”,完全是我们童心的释放。
“掏麻雀窝”,就是破坏它们的栖息地,让其无家可归。麻雀通常筑窝在大树上、柴禾房和牲口棚等人类活动不易干扰到的地方。大树上的麻雀窝,我们一般在暖和季节的白天掏,有时需要多人协作,但无法捕捉到会飞的麻雀,主要收获是鸟蛋和雏鸟。我们居住的屋檐下也有麻雀的窝,但“掏”的时候需要梯子的辅助,这势必会引起大人们的盘问和责怪,所以我们多不愿用责备来换取欢乐,目标多集中在长辈们关注很少的柴禾房或牲口棚。在一个寒冷的冬季晚上,自习上完,拿着手电筒走进白天早已注意到的柴禾房或牲口棚。首先用手电筒沿着椽和檩之间从左到右照一遍,麻雀经常栖息在椽檩之间的孔隙间。确定目标后,左手持手电筒照着麻雀,右手就轻而易举从窝中掏出麻雀,不费吹灰之力。寒冷持续,饥饿在延续,但收获的欢乐,可以延伸到天明。
“打麻雀”。就是麻雀在田间、在树上,在场地上,打伤它们即能获得。“打”的方式主要有弹弓和洋火枪。因为“洋火枪”需要具备洋火和火药,二者当时稀缺,再加上杀伤力大,所以一般我们不采用,于是乎弹弓“打麻雀”成为我们最主要选择。弹弓易于制作,一个树杈两根黑皮筋一块胶皮即可,几部分组合我们了然于心。随手从地上拣块礓石,放在胶皮内,左手执弹弓,右手绷拉开黑皮筋,瞄准目标,右手松开即可。麻雀并不是好打的,眼力和心理占据其中最主要的因素,自然界的风也起到关键作用,熟能生巧就变得尤为重要。树在动,人有紧张心态,麻雀亦有警觉之心,打麻雀成功比例并不高,重要的是人的心态平和即可。“打麻雀”在“打”的时候欢乐最多,无论收获与否,总之我们把欢乐预支出去。即使有收获,麻雀非死即伤,作为玩物已经不可能,只有把它们烤着吃到肚子里。
“罩麻雀”,亦称为“笼麻雀”,是借助竹其三“罩麻雀”,亦称为“笼麻雀”,是借助竹筛绳子完成“逮”的过程。它与打麻雀一样,不受季节的限定,只是在下雪天难觅食物的严冬最容易成功。“罩麻雀”需要竹筛下及周边小范围平整,绳的长度足够或人在麻雀警觉范围内有躲藏的地方。最佳时间是选一场大雪后,在庭院的中间扫出足够容下竹筛的地方,拿出了一个竹筛子,和一根绑了长长细绳的小木棍,把筛子用小棍支起来,在筛子底下的土地上撒了一把小米,静等时间的流逝和麻雀由于饥饿而带来的巨大惊喜。蹲在隐秘之处一动不动,目不斜视地盯着筛子及周边。过了好一阵子,终于飞来了一群麻雀,唧唧喳喳,一边叫唤一边跳跃,麻雀后肢的胫部跗骨和跗部趾骨之间没有关节臼,因而胫骨和跗骨之间的关节不能弯曲,这就使麻雀没有能力用它们的后肢在平地上行走,而只能做频繁跳跃运动。眼见有几只歪着小脑袋,瞪着小眼睛在探究眼前的筛子和黄澄澄地米粒。它们探头探脑又环顾四方,担心进入人类的陷阱。害怕是自然的,但看到米粒更加饥饿。最后它们禁不住黄澄澄地米粒的诱惑,一只麻雀进去了,第二两只、第三只进去了,它们看着米粒很兴奋,“吧噔”、“吧噔”地啄着。后面的麻雀接二连三进去了,拉绳棍倒竹筛罩下来,至少有一半的麻雀被笼住,收获颇丰。从竹筛下抓住麻雀,也比较讲究技巧,周边防止麻雀逃逸措施也不能少,只有把麻雀规置到鸟笼中才算大功告成。“罩麻雀”,亦称为“笼麻雀”,是借助麻雀是不喜欢被关在笼子里的,外面的天空才是它们翱翔的天空。我们的欢乐并不能持续多久,第二天它们蔫头耷脑,如果不放生就会在忧郁中死去。有时取出几只烤着吃,那时我们的饥饿说来就来。用泥巴把它们包裹起来,放在炉火上烤,直到泥巴变的铁硬(特别硬),这与“叫花鸡”做法无异,我们也随口给它一个 “叫花雀”之名。敲开烧黄的泥巴,香味扑鼻而来,难得的美味如同享受一场饕餮大餐。吃完倒是心生内疚,遗憾自己又“杀生”了,可我们无法抗拒饥饿的煎熬!但大多数我们逮的麻雀,在我们当成玩物新鲜感过后就把它们放归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