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 白居易 王勃 王维 孟浩然 李白 杜甫 李商隐 | 宋代诗人: 辛弃疾 苏轼 柳永 李清照 王安石 欧阳修 | 清代诗人: 龚自珍 曹雪芹 钱谦益 纳兰性德 王国维

乒乓那些事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2-02 10:48 阅读(1)

乒乓那些事

 乒 乓 那 些 事

 
【散记】
 
 
李兴国(山东青岛)
----
 
 
小区内有一个大的休闲广场,韵律操、太极拳、甩扑克、交谊舞、花式毽子、合唱团……你方唱罢我登场,从黎明撒开的热闹直到晚上十点左右才渐渐拢住。
最闲不住的地方,当属广场西北角那六张乒乓球案,这里虽偏离中心,却有着小区球友的乒乓沙龙:台上切磋技艺,台下交流心得。组合形式多样,有固定球友的,有临时搭配的,或老少组合,或夫妻同台。即有高手的尖峰对决,也有初学者的简单推挡。没人在乎你是土著还是外来户,反正只要愿打,两“拍”即合。
“见你经常在这看球,何不买副球拍上台练练。”突然有一天,有位球场休息的大哥和我打招呼,一句话把我弄得不知所措,没想到做为一名资深旁观者,时间长了竟进入了“当局者”的视线。“可是我……我不大会”我嗫嚅了一阵,也没给出准确答案。“没事,都是从不会开始的”闲聊几句后,热心的老哥把我拉进了小区球友们成立的“乒乓快乐群”,群内从此多了我这个业余球员。
对于打乒乓球,还真难界定自己会与不会。说不会吧,四十多年前上小学时曾经摸过,说会吧,自己那点“三脚猫”的功夫心里明镜一般。这么说吧,经常得到大人含蓄的“夸奖”:球吗,慢慢来,不过你这架式去谷地里吓唬家雀子(麻雀)肯定比稻草人强。
其实对乒乓球我是有着深刻印象的。
先说球台吧。记得上小学时,学校办公室门前就有一个,六个砖垛子上面架两块水泥板。时间久了,球台不知是受不了我们爬上爬下的重负,还是随岁月慢慢变老,其中一块竟生出了两道人字型的皱纹,球落到此处总会“拐弯”。透过细小的裂纹可以清楚看到里边的筋骨是紫穗槐条子,证明着那个年代的贫穷简陋。学校别说封闭了,连围墙也没有,操场几乎是村民的晾晒场,夏天麦穗头子,秋天玉米棒子,球台则是专门晒绿豆芝麻等稀罕农产品的地方。球台周围也闲不住,不是围着谷个子就是竖着芝麻秸。实在没啥晒了,还可出一栏粪堆在那里。其实即便村民不占用,球台也是摆设,平时偶尔的体育课,一个球台根本满足不了农家孩子的野性,还不如一根井绳既能拔河又当跳绳,或干脆围着操场“拉趟子”跑。下午放了学都去帮大人干活,谁会光顾球台。
球拍,学校里倒是有两副,其中一副是带“米粒”的,另一副光板。记得那副带米粒的球拍皮子开了胶,打球时得先用图钉摁住,否则打起球来就像跑步时穿的褂子没系好扣子一样,忽撒忽撒不利落,就是这样老师也不舍得让我们使,说是留着等上边来检查时才能用。
球网学校也有,白色的网格,四周镶着蓝边,由于长期在教具室放着,不知是“捂了”还是鼠咬的,几根线断了耷拉着。与之配套的是两根细竹竿,使用时把网子拴在竹杆上,一边一根拉紧别在中间砖垛的缝里,当然这个只有在“正规”比赛时才用。
至于乒乓球对我们来说可真是“银球”,甚至算“金球”,别说村里的“小铺”就是大“合子社”(供销合作社)也不一定买到,再说每家都指望着用鸡蛋换钱,谁舍得让你拿好几个鸡蛋去换一个没清没黄的皮蛋。
乒乓球台真正发挥作用时是冬天,村民们实在没啥晒了,地里没了活我们也不用跟着大人上坡了。放学后球台便围满了争吵,两人单打,三人“打冠军”,四人双打,反正人台都闲不住。
找几块砖横在中间就成了球网,简单一点的也可一边一块砖,顶上横一根细竿,这样只是难为了“裁判”,得使劲看是否有球从杆下钻过。拍子更是就地取材,硬纸壳、书夹都行,就像“善书者不择笔”一样,其中有个同学用黑板擦照样攻防自如。最搞笑的是一个同学偷偷拿了当泥巴匠老爹的托泥板子,自己过瘾了,却害得老爹出去干活时才发现没拿吃饭的家伙什,换来的是用托泥板子打红的屁股。还有一个同学出身木匠世家,家里大人专门用打“风仙”的簿木板子锯了一副球拍,打磨的和成品没啥两样,又轻快又显高档,球打在上面清脆的就像卖豆腐的梆子声。
© 2013-2022 古诗集 | 古诗词大全 诗词名句 古文典籍 文言文名篇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