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 白居易 王勃 王维 孟浩然 李白 杜甫 李商隐 | 宋代诗人: 辛弃疾 苏轼 柳永 李清照 王安石 欧阳修 | 清代诗人: 龚自珍 曹雪芹 钱谦益 纳兰性德 王国维

高考与麦收有关系吗?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3 23:24 阅读(0)

 麦收与高考

 
作者:竹杖芒鞋空间

高考与麦收有关系吗?
在大多数人眼里,高考与麦收可能很难扯上联系,一定要有关系的话,也是这两者在时间上比较接近罢了。但在我看来,高考与麦收之间,既有惊人的相似度,也有某种难以名状的关联度。
麦收与高考相似之处在于二者都是一场大考,不同的是麦收是农民的大考,高考是学生的大考。尤其是如我们晋南一样的产麦区,麦收作为农民一年最重要的农忙时节,作为最繁重、最紧张的一项综合性体力劳动,自始至终都无法让人轻松下来。以至于很多人多年以后,尽管已经脱离了麦收的劳作,却仍然对麦收唏嘘回味、余悸未平。高考大抵也是这样的吧。参加过高考的人,承受的压力和紧张始终让人难以释怀,甚至多年前的高考压力一直潜伏在身体的某个角落,每当有焦虑感袭来时,很多人总会梦见那些远去高考场景中的种种不堪:不是慌张中没有答完考卷,欲哭无泪;就是被难题绊在哪里、几近崩溃……
除此之外,对于一年中比别人多一个麦假的农村学生来说,麦收与高考之间或多或少还会存在某种因果关系的。经历过麦收时节的农村孩子,对这项劳动的体验结果几乎无一例外有恐慌之感。至少在恐慌之外,我还没有找到更准确的词来形容这样一场来自炎炎夏季的大体力劳动。它的漫长、它的紧张、它的劳累、它的无休无止和它对身体和意志的考验,都堪称艰巨。麦收像是成心来难为人的,越热越要干,越急越是忙,越累越不能停下来,难说清当年义无反顾直奔高考而去的路上,到底有多少来自麦收季节的反作用力。那时候农村家长对孩子教育中惯用的那些悲壮色彩,几乎都少不了麦收的影子:看,不好好学习,考不出去,就天天干这样的活,受这样的苦。不愿承受麦收无休止的折磨,就得想办法迈过高考这道槛,对麦收一千条理由的逃离,到最后都变成了一万倍拥抱高考的动力,某种程度上讲,是麦收影响并改变了我们的高考。现在回想起来,似乎我们那些被烈日灼心的夏季里,总有麦收的巨大阴影在一旁说坏笑说:小子,考不上,回来就等着我的大刑伺候吧。
 
该怎样说出你心中的高考
高考,这场意义非凡国家级的考试,对于中国人来说已经过于熟悉,以至于很少有人能够说出它的全称——“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将近三十年前,我们那时的高考因为千军万马杀红了眼,而幻化出了无数触目惊心的名字。
“黑色七月”,因为高考时间在每年七月的七、八、九3天而得名,使用率最高。七月,之所以是黑色的,因为对于每一个考生、每一个家庭来说,从考前到考完的这段日子里,前途未卜、命运未知,都有大起大落的可能,都有戏剧性反转的黑色幽默,都有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诸多不安和不测风云。不管是学习好的、不好的,还是在中间摇摆的,几乎无人可以准确掌控自己的未来。考试有发挥不好的时候,有身体、交通、天气、时间、心情、生理等不可预知的因素,考前填报的志愿和后来的提档、录取、收到通知书等环节也有许许多多意想不到的“磨难”。九九八十一难,领到通知书才算取得真经。没有人可以完全把握自己的命运,是高考给我们上的第一课。事实证明,每年的黑色七月,都有数不清花样翻新的黑色故事。一个考试,不仅让考生、家长、学校跟着紧张,也让全社会跟着压力山大,唯高考才有这样一黑到底的能力,唯有高考才够得上一块可以黑到你的试金石。尽管现在的高考已由“黑色七月”变成了“黑色六月”,但它黑旗猎猎的主色调似乎从来没有改变。不然,那些心情忐忑的考生们,怎么一直都有“一颗红心,两手准备”的不安呢。
 
© 2013-2022 古诗集 | 古诗词大全 诗词名句 古文典籍 文言文名篇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