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有句话讲:"到曹集不喝茶,等于没到曹集。"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2 17:07 阅读(1)
淮南有句话讲:"到曹集不喝茶,等于没到曹集。"
到曹集喝早茶
作者:姜姗
水唤醒了茶,茶丰富了水。那日看友人发来的照片,隔着手机屏幕看着晶莹剔透的,我以为杯子里是果冻呢!一问才知原来是曹集特色茶。又听到他娓娓道来的曹集茶馆的盛况,曹集每天都有大批的外地人来此品茶。有开着宝马车来的,有坐公交车来的,还有骑自行车来的。他们成群结队,三五成群。或一人独行,都奔曹集而来,这里俨然就是一幅现代版的清明上河图。
淮南有句话讲:"到曹集不喝茶,等于没到曹集。"曹集水泡六安瓜片茶是绝配。此茶水满不会溢出是最大的特点,晶莹剔透,茶香怡人。本地人早晨见面不会问你可吃饭吗?只会问你,可喝茶吗?朋友相约也会说,请你喝茶。不似其它地区说,请你吃饭!
曹集位于毛集实验区焦岗湖镇东部,是明朝移民形成的集市。迁移来三大姓氏:曹、贺、胡,以曹姓人最多,所以这里的集市叫曹集。据本地人讲:现在的曹集还有四姓:刘,史,王,徐等等。这里地处淮河岸边和焦岗湖边,上有千年古镇正阳关,下有千里长淮第一石头硖山口。左有古城寿春,正处在寿春古道上,居古道要塞。本地人传说曹集的地下水与淮河河底下的水相连才形成的这样有特色的曹集水,传说最古老的井在日本人侵略中国时,曹集人不愿古井被日本人破坏,所以推到土坯墙埋上了,让人唏嘘不已!可是现在人口稠密,现在即使找到古井再挖出来也没有多大意义了。因为那时挖的土井都是用石头砌的,古井水位浅也不够用了,所以现在家家户户都是人工打的深水井。比原来的古井水位深,古话讲:井掏三遍吃好水。地还是这片土地,只不过比原来的古井深多了。过去好多人都排队去挑井水,现在都是用水泵抽上来的井水。时代进步了,省了不少力气。但是水依然还是曹集的地下水,只是省略挑水和打水的时间。
茶圣陆羽曾说: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入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由此可见烹茶用水的重要性,古人对烹茶用水十分讲究,红楼梦里也有采集梅花上的雪水烹茶。或用雨水烹茶,他们舌尖甚刁,甚至到一尝便知是上游水或下游水,可见他们是把烹茶当做学问来研究的。曹集茶始于明朝中叶,这里的井水水质细腻,六安瓜片用曹集水冲泡便茶香四溢,入口纯香绵甜。泡出的茶水色味形更是一绝,在曹集逐渐形成茶文化。每年农历三月三都会举行茶文化交流会,吸引了更多的人前来品茶。我也喝过不少茶,却第一次对这曹集茶有一种急切盼望一睹芳容的心情,那天好不容易捱到天亮,我就迫不急待地跳上了去曹集的车。下了公交车,又上私家车。小汽车一路颠簸着把我送到了曹集,首先映入眼帘是就是最普通的小集市,有点土得掉渣的小集市。我随意走进一家茶馆,老板热情地接待了我。先安排我坐下,然后为我泡上了一壶曹集茶。略等了几秒,茶香就飘出来了。双手执壶向杯中注茶,曹集茶果然如传说中的一样,看似鼓垒出杯面,却没有溢出杯外,这情景让你除了惊叹还是惊叹,感觉像看魔术一般!忍不住擦一下眼睛细细瞧去,才发现没有看错。曹集茶果然这般神奇,果然名不虚传。
曹集人习惯喝茶,以致爱茶成癖,视茶如命。他们说;“一天不去茶馆,便魂不守舍,坐卧不宁。“对于这些人来说,来到茶馆可以高谈阔论,或论政事,或叙桑麻。
早晨五六点钟就有人陆陆续续来喝茶了。七八点钟来喝茶的人最多,待到八点半以后人们才像潮水一样慢慢地退去了。大约九点钟就没人了,也有人称这样的街市为露水集。走进这个有着2000多人的曹集,你会发现集市摆摊卖菜的都会泡上一壶茶,边喝茶边卖菜,似乎不喝茶曹集人什么都做不了的样子。这或许就是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吧。不大的曹集有十多家茶馆,这里有着一份久违的亲切。有我们曾经熟悉的大长条板凳,小板凳,四方桌。还有一群人在这里品着茶香吃着瓜子,与人闲话家常或高谈阔论。谈起劲时抹一把额上少许汗珠,再端起茶抿上一口,让这口茶慢慢地入嘴,入喉,咂一下嘴,让这一缕茶香熏醉你!然后再剥一枚花生,或嗑一粒瓜籽,随着嘴的开合满地开满了瓜籽壳或花生壳。这就是我们早年生活的场景,这种感觉就是宾至如归的感觉。不似现在住在钢筋混凝土的楼房进出门都换鞋,客人来了套鞋套,果壳扔进垃圾筒。似现在这般讲究,也让一些人望而却步了。家里干净的似乎连笑声都听不到了,手机的普及看似无极限,分分秒秒想联系就可以联系到了。看似没有距离,其实只是两部手机在交谈。似这般谈天说地,海阔天空地大侃特侃的氛围只有曹集有。似这般任性地把瓜子壳与花生壳播种在地上也只有曹集,来曹集品茶吧。这里可以无拘无束,在这里品茶,不用穿越你也能找回旧日的时光。我们曾经为追求时尚抛弃小马扎和小方桌这里都有,它安静的置放在这儿等你很久了。到这里喝茶不仅仅是因为口渴,更多的是带给人们轻松和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