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人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2 16:14 阅读(0)
追风人
作者 | 李秀兰
因为缺席了一次新四军研究会小组会议,导致我再也无缘见到这位叫王刚来的离休干部,不能让这位前辈的事迹闪光于红色的响水大地,这让我自责不已。
在此之前,我也曾让一次采访行动遭遇流产,那是因为对被采访人的主观不认同。但是这一次,却是无心之失。
62位被采访者,按照时间推算,平均年龄至少高于85周岁——我们必须与时间赛跑。
42位采访人,其中年龄最大的70多岁,其余大多为退休人员,如论退休年龄的话,平均恐怕也得50多了——这是汇聚了几代人的长跑队伍。
六月初的那次会议,分配给我的采访任务是原物资局退休干部王刚来、原建设局退休干部潘玉生。但遗憾的是,那次会议我没有参加,所以并不知道这个采访任务。7月24日上午,我才从微信群里知道。之后,我于第一时间与这两位老干部进行联系。
打电话前,我是心怀忐忑的——解放前参加工作的老同志,高龄老人有可能遭遇到的一切,他们都有可能遇到。
电话从11点10分打到11点40分,没人接。下午又打,考虑到老人的午休时间,从3点30分打到4点30分,终于有人接了。听声音,估计接电话的是王刚来老人的儿子。
——王刚来,上个月刚刚去世。
放下电话,我愣怔着有点儿不知所措,电话又响了,拿起来一听,是位老太太的声音,说话有些迟钝,问是潘玉生老人家吗?回说不是。问您是哪位?回说你是谁。如此反反复复多次,终究没问明白。最后我说那您挂电话吧,回说你挂。
不用猜,这肯定也是位身体欠佳、智力有碍的老人。
(后来搞清楚是电话号码有误)
在微信群里,我看到多位老师早早地就完成了采访任务,写出了优质稿件,这让我非常佩服。想到自己的任务,这才是头一次采访老同志,就遇到这样的事,可见这样的工作难度,投入的精力,远比我想象的要大的多。
我原本是不太关注社会事务的人,觉得自己很渺小,能力欠缺,写不出意义深远的稿件,只想静静地活在自己的小天地里,但听说我的采访对象竟然在一个月前去世了,而我却没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对老人的采访,这让我感到了一股寒意——有些事情,我们不赶着去抓住,一不留神,就再也追不上了。
近年来,响水文坛的诸位老师们,也许就是秉着这样一种“追风”精神,舍弃自己的休息时间,精心组织对老革命、老干部事迹的采访,用耳朵去听,用笔去写,用心去体会,与时间赛跑。
追随精神旗帜,书写鲜活历史,这是响水县新四军研究会会员们肩负的责任和心底的抉择,向你们学习、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