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遇,那三亩地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9 19:45 阅读(0)
路遇,那三亩地
文/山歌
人出门往往会撞见意想不到的事情,常见的有问路,有搀扶老人或引领盲人过马路的,有喜庆、迎亲车队或者哀乐声中人归天国冥冥的世界。110、120、122、119紧张的鸣笛一过,人们的心头才松驰下来。可谓人在旅途,一定要打起精神,千万别走弯路。
近些年来,我遇见多与土地有关联的事,颇有叙述的必要。第一件是几年前的初夏时节,我骑自行车行驶在薛微公路上。麦田被微风一吹,如波涛似的花粉清香四溢。眼前这广阔将要得到五月的收获,心情是多么舒畅。这时,忽然看见路旁一块大约三亩地的麦田,正被推土机无情地疯狂铲除、碾压,还有几辆车也在周边倾卸垒院墙的空心砖。
我琢磨干什么这么急,是准备维修这段公路还是其它行为?疑惑中感叹多么可惜的庄稼呀,用不了多久就要获取,谁曾想即刻沦为垃圾场。
法律法规不知为节约土地制定多少条款,可眼前这片对良田的割舍,算不算糟蹋粮食呢?如果三亩地的麦子颗粒归仓,它确能减少一点中国人的粮食进口。
然而时间流逝四年,我又路过此地。只是原来的麦茵变成草茵,高高的围墙爬满了杂生的藤蔓,静静地圈着这片珍贵的土地。这样景象倒给行吟者,带来一段荒芜中的凄凉。
我打听一下当地村民,原来这块土地和某企业签定十五年使用合同,租金到位,不知什么原因至今未建厂房,村里人是没权再收种。
多么简捷的语言,多么惋惜的伤痛,多么近距离得到的实惠,仿佛土地飘渺在飞舞地纸币中,被硕大的手掌任意撕碎。也许这家企业早已倒闭,也许原因更多,反正按合同还得闲置十一年!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有人讲租赁土地,随着市场的变化,不盖是明智之举,盖了不营利,那更倒霉。有些地方比这厉害,何必大惊小怪。乍听,言之有理,听罢,心情却久久不能平静。
第二件路遇发生在某一天傍晚,落山的太阳即将隐没在茫茫的宇宙中,也正是五月的惠风即将吹拂的时候,我和往常一样,伴随着一天完工的轻松之感骑车回家。突然路旁一个十多岁的小姑娘向我发出求救的声音,我寻问后,方知她家住尚庄叫什么岛,早上和妈妈吵嘴,嚷着想到姥姥家,却自个生气跑出家门便遭遇拐骗。在一天里她逃脱了,迷路了,天快黑了。我又问她家的状况,她家里人口多,耕地只有三分,生活并不富裕,或许走趟姥姥家能吃顿好饭。我急忙奔到一家商铺,拿出电话簿,拨通了尚庄村的一位战友。
我们“今人”对土地的“缺失”,由此我联想到宋代文豪苏东坡先生,他原名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湖北黄冈,朋友看到他全家人口多(包括弟弟苏辙一家),就把闲置的旧兵营让其耕种。老少从此像农民一样,每日起早摸黑,锄草拾柴,掘井筑室。先生又在居住的东山坡上开垦了农田,种上粮食和蔬菜,悠然耕读,自誉为“东坡居士”。并在此写出了著名篇章,前·后《赤壁赋》和
《念奴娇·赤壁怀古》。
东坡先生对土地的热爱,更准确的表达了土地对人的重要性,比较我们他做的是加法。改革的步伐已迈出三十多年,人们思维应逐步科学化、实用化。事实上却常有人做事不那么科学,不那么稳步,急功近利,使许多河流不同程度受到污染。还有近几年的楼市一窝蜂,你想理都理不清,好像一个空窠老者,慢慢等待新生儿女的出现。优美的旅游胜地,则有人劈开青山,在富足的千岛湖畔填湖,盖起别墅。群众反映强烈,上级查定违规,又急判拆除。这样劳民伤财的事,却屡见不鲜,并产生二度污染。所有有些地方农民说:“种瓜得瓜,种房得房”。
人生少许贪欲,少点失误,也许会给后人多留点资源,多留点生机。《扬子法言》中的名句:“珍其货而后市,修其身而后交,善其谋而后动,成道也。”货真价实,修身养性,善谋群体,这是成功之道。人生或许不足百年,而那闲置十五年的三亩地,会不会减少一个人一生的口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