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 白居易 王勃 王维 孟浩然 李白 杜甫 李商隐 | 宋代诗人: 辛弃疾 苏轼 柳永 李清照 王安石 欧阳修 | 清代诗人: 龚自珍 曹雪芹 钱谦益 纳兰性德 王国维

怀想消失的那些行当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0 18:21 阅读(0)

  怀想消失的那些行当

                 鸡东作协   文/贾文
  在我的记忆中,民间的货郎大抵是五十年代末以前的产物了。曾依稀记得在我少年时期,就经常看到货郎走街串巷,走村串屯的情景。他们挑着一副担子,每天总是顶着烈日,迎着徐徐的季风。悠悠晃晃地走着,看上去他们是那样的坦荡,惬意。因为他们每天都能得到一些微薄的收入。
那个时期,在我脑海里有一个印象颇深的货郎,他白白长长的胡须。白白的头发。看上去已年近古稀。然而他的身体特别的硬朗。他挑着一根油光锃亮,磨得发紫的扁担,那扁担两头往上微微地翘着。在扁担两头下边挑着两个箱子,里面装有家庭生活的日用品。如有针头线脑,各种颜色的纽扣,各色的头绳、发卡、别针,裤子上用的挂钩。烟袋锅,烟袋嘴儿。儿童用的各种小勺。另一头箱子里装的有:五颜六色的糖豆儿,各种糖块儿,吃奶嘴儿。还有头巾、围脖、各种铅笔、钢笔、毛笔、蘸水笔尖、小刀、橡皮等等等等。总而言之,都是各种生活和学习用品。而且这些用品,都是从几分钱到几角钱的价格。
那些乡间的货郎们,他们每天挑着两个箱子,走在大街小巷或乡村里。人们远远就能听见货郎那铜锣的响声了,因为在他扁担两头下方,当啷着两个能有十五公分直径的,圆形的小铜锣能发出声响。当时我最爱听那小铜锣所发出的声音了。因了那货郎们每一挑起担子向前走时,那两个小铜锣,就在一个像手指肚大小的铁疙瘩地撞击下,就会发出了,“叮当!叮当!”地声响。这声音不管走到哪里,它都会随风袅袅缭绕着,缥缈地摇曳着……仿佛告知人们我货郎来了。这时就会有三三两两的人群,前来选购货郎的商品了。
在当时,一些货郎们为方便每个家庭的生活,的确填补了国营商店有时缺少小商品的空白,委实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尤其是我们东北的一个个小镇子上,在一般情况下,也就一两家商店。大的村屯,也就有一个供销社。小的村屯就没有了。因此,当时的货郎们,是深受老百姓欢迎的。可是后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变化,货郎这一行当,已经销声匿迹了。
为广大的人民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还有很多行当,就说那些理发师们吧!他们一直以来每天都要迎着璀璨的朝阳,踏着熠熠的余晖,徜徉在蜿蜒的乡间阡陌的小路上。他们有时往返几十里,经常孤身一人,逶迤在崎岖连绵地大道或小道上。寒来暑往地穿梭或徘徊在村镇和小巷子里。为四面八方的农民、工人、残疾人、老人、学生,以及儿童送去了方便,送去了美丽,送去了惬意。
那些理发师们,背着挎包,手拿着一个用铆焊制作在一起的一个铁板式的器具,它的顶端是尖尖的,像两只手指扣在一起的形状。通常理发师傅,就在一边走时,一边用右手拿着那个一拃多长的小铁棍,之后伸在那个器具的中间,紧接着右手向上一滑甩的动作,那个器具就会发出了:“哧啷!——哧啷!—— ”地响声了。于是那每次的声音都会发出“嗡!——嗡!——”有强有弱地颤颤巍巍的响声了。这时就有满腔热情的人们,把理发师让到屋子里。尽管理发师是那样的辛苦,可每理一次发,才两角五分钱,连理发又刮脸的人,才三角钱,学生儿童才一角五分钱。是啊,当时的理发师,是多么辛苦呀。因此,不管他走到哪里,他都相当深受广大人民的爱戴和欢迎的了。
当时的街巷和村屯里,还有边吆喝着边卖烧饼的、卖冰棍的。当时的冰棍三分一根儿,最好的才五分钱一根儿。同时还有边走边吆喝着的:“锔锅啦!——,锔缸啦!——”。最有意思的还有那卖艺的。这个行当最热闹。记得每当那卖艺的人们,不管走到哪儿,都会吸引来很多的观众。特别他们看到了那个用气功,把绑在肚皮上的绳子,在他表演时,只见他眼睛一瞪,腮一鼓,而后长长地吸了一口气,你就听“咔嚓”一声就给那手指粗的绳子给鼓断了。其间,有的还用木棒打在气功人的肩膀上:当时只见那个演气功的人,两拳紧攥,两眼一眯,这时在肩膀上只听“喀巴”一声;就把木棒打折了。往往看到这一精彩的节目时,观众就会情不自禁地呼喊着:“好!好!太精彩了!——再来一个!——。”
© 2013-2022 古诗集 | 古诗词大全 诗词名句 古文典籍 文言文名篇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