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 白居易 王勃 王维 孟浩然 李白 杜甫 李商隐 | 宋代诗人: 辛弃疾 苏轼 柳永 李清照 王安石 欧阳修 | 清代诗人: 龚自珍 曹雪芹 钱谦益 纳兰性德 王国维

麦香年代,是一个贫穷的年代。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0 18:02 阅读(0)

 麦香年代

文/刘培忠
 
 
麦香年代,是一个贫穷的年代。
 
今年端午前,大舅哥两口子,从济南驱车回到聊城老家,帮助九十多岁的大爷去收麦子。一亩多地,也就是一袋烟的功夫,收割机就完事了,接着出炉装袋,去晾晒。回来时,带了一大把麦穗,给我。这把金黄色的麦穗,让我看了许久。在感慨岁月变迁的同时,勾起了那个久远的麦香年代的回忆。
 
那个年代的麦收,印象是深刻的。太多的深刻记忆,都与贫穷落后有关。
 
当时的集体年代,也是我童年所处的时代。土地包产到户,是80年以后的事了,那时,我刚上中学,毕业后不久,就离开老家,去外地当兵了。在走之前,麦子还是属于稀罕物。
 
全村十四个生产队,因十四不好听,便改为十五队,我所在队是十三队。土地对农民来说,就是命根子,是吃饭的来源。而麦苗是否长的好,收成如何?一看是否水浇地,二靠老天下雨,三是地的好坏。集体时的麦田有五处,分散在村庄外的一南一北;铁道的一东一西;与井子邻村相接壤的东山坡。当时队里的人口,近贰百号人;而水浇地只有两处,其它都是旱地,靠天生长。多则五六百斤,少则二三百斤。扣除麦种、公粮,再按公分分配,领回家的麦子,没有多少。要想,天天吃上白面馍馍,那是当时的梦想。
 
两块水浇地,就是村外一南一北的那两块,也是全队最好的麦田。村北头的地,就在家门口。进出家门时,都会路经此田。从路边至北沟,向西北看去,好大的一片。而我们队的地也就是三分之一,其余都是十二队的。在村头有一口井,是一口泉水井,一米多深,清澈见底,常年流淌不止,流出来的水,顺势流进对面麦田的河沟内。在它的南面不远处,路边也有一口井,又大又深,是人工挖的机井,用来浇地的。井沿上围着一圈铁丝网,是防止孩子安全而设置的。正是这口井的水源,让这片麦田长势喜人。
 
开心的是,等到春天,跑进麦田里去挖野菜、追逐嬉闹、放风筝等,尽情地释放童年的天性。麦田东边,沿着地边有一条蜿蜒的小河沟,贯穿于整个南北方向。沟内鱼虾游弋,两岸杂草丛生,茂密旺盛,是打猪草的好地方。在麦子成熟之时,没变黄前,借打猪草时,张申、五伸、荣庆等伙伴坐在地头,掐几朵麦穗,用手搓着吃,是一件开心又幸福的事。这个时候的麦粒最好吃,绿如宝石,嫩如水果,一掐一包如白色的奶水。吃在嘴里,清香无比。
 
村南的地,离村远些,因在村的西南方向,我们称为南西面。它的西边坝下是一条河,还有一眼井,也是人工打的。这儿不但有水源、土质也好,地又平整,可以说是全村最好的地都在这儿。因此,每个队或大或小都有一块。跟在大人后边,去过三次,两次收麦、一次收玉米。我家三哥高中毕业后,在没当兵走之前,就在这儿,开抽水机,负责南西面的供水。
 
至于铁道西的麦田,零零星星、大大小小,加吧起来有七八块,都围在麦场周围,相连一片,也相对集中,收割还是运输都十分的方便。这儿也是我们出没玩耍的地方。过了铁道,向东走不远,路北是一块南北的长条地。这块地,留下了最深刻的记忆,终身难忘。
 
 
大概在十二三岁时,觉得自己长大了,要为家里出点力,挣点工分做点贡献。主动请缨,去参加割麦。迎着朝霞,一路欢快地跟着大人走进麦田。因这儿是旱地,土质又不好,麦子自然长得不高。望着一片金黄一地的麦子,心生小激动。信心百倍的我,没听从李队长的话,执意去割。割了约有一个小时后,便应验了队长的话,飞快的镰刀,割向了自己的左腿,献血从一道横向的口子内,流了出来。离我不远的培林嫂子,扔掉手中正在捆的麦子,起身跑过来,唉吆道,这一刀挺深呀!赶紧帮我包扎处理。李队长也从远处走来,催促我回家。我还是坚持留了下来。麦子是不能割了,一瘸一拐地去堆积捆好的麦子。干到中午收工后,才回到家去。高兴的是,队长给我记了公分。而与井子村相邻的那地方,被称为东岗子,那儿在山下,一片荒芜,离得挺远,收麦时没去过。
© 2013-2022 古诗集 | 古诗词大全 诗词名句 古文典籍 文言文名篇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