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萝卜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2-02 05:49 阅读(0)
老家的萝卜
文/樊泽宝
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与农村有一种天然的无法割舍的联系,乡村的生活经历在我的生命里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尤其是当年生活清贫,蔬菜靠自然,一年四季只有夏季吃青菜,其他季节基本是顿顿地瓜就萝卜或白菜,甚至有时直接就是一锅地瓜,且年复一年毫无变化。
那时农村是集体经济,地瓜、萝卜由生产队栽种,秋季统一分配。因老家六汪地处胶河源头,沿岸历经上千年河水的弥漫、冲刷及附带泥土的沉淀及滋润,土壤微碱性,多为轻粘土,松软肥沃,保肥保水性好,有机质、磷、钾等元素含量较高,种出的萝卜个大体粗,肉质紧密、翠绿、脆、甜、多汁、辣味轻,尤其是清脆多汁,特别好吃,老家人曾自豪编赞“烟台的苹果,莱阳的梨,比不上六汪的萝卜皮。”
老家有“头伏种萝卜、二伏种白菜”的习俗,每年入伏前,生产队就将村前或村东的几亩长墘麦茬预留地撒肥翻耕,将地整平耙细,然后组织社员用镢头在地里打出一厘厘笔直的土垄,便于后期灌溉和疏苗等。
一入伏人们就把暮春时自打的褐色细小的萝卜种子拿出,种在事先打好的厘垄里。两三天后,每窝就会冒出五六棵嫩黄纤巧、细弱的小苗、每棵两片圆叶;几天后,在两片圆叶的中间长出带有明显叶脉和花纹的绿叶,待长出三四片、叶子一拃多长时就需清苗,保留两三颗健壮的小苗,把其余的拔掉;此时正值酷暑,菜园里基本没青菜,人们将拔出的小萝卜苗带回家,清洗焯水后,既可略使少量玉米面做菜糊糊(那时清贫,基本当饭吃),也用其包瓜面包子。
待长得比大拇指略粗时,萝卜的生长期就开始了,除少量每窝留两棵外,其他每窝只留一棵。此时间出的萝卜苗子除缨子多外,那些小萝卜既可生吃,也焯水剁碎馇小豆腐,可解决一家三五天的饭量。
正常年景,萝卜生长期除幼苗时松土、除草和间苗外,后期基本不用管理。但如天干旱严重,萝卜缺水瓤子就糠了,影响其生长,生吃又辣又苦,棉咕囊的影响食欲。但那时的口感及味道是没人顾忌的,关键是如萝卜长不好,日后吃饭没就菜,影响日常生活。所以,一旦干旱少雨,生产队就安排用抽水机从萝卜地附近的水湾、大口井抽水浇灌或安排社员挑水浇,尽力让萝卜长好,即便苦累也无怨言。
在地里生长一个多月后,大部分萝卜长有小胳膊粗,萝卜缨子也都绿油油的放开疯长,因仍处蔬菜淡季,生产队就组织妇女到萝卜地里拾萝卜上的老叶子,叫“拾荒菜”,然后分给各家当菜吃;母亲会将这些拿回家的老叶子拣摘拣摘,把太老的叶子及菜椩摘掉喂禽畜,剩下的同样是或炒着或馇着吃。
待萝卜长到半大时,也是我等皮孩作业的良机。那时田野的农作物基本长成,花生、玉米也都有粒了,我们总会趁着拾草剜菜的机会,用石头围一个圈,从周围拾些干草,扒些地瓜、掰些嫩玉米、薅些花生,点起火来烧烤。还有一美味就是同时吃生萝卜、花生;从萝卜地里挑选粗细均匀、长相光滑、既脆又甜,还有稍许辣味的青萝卜,“萝卜头辣腚臊,最好吃的是当腰”。吃着清脆辣甜的萝卜,既解渴,又解馋,就着生花生,既香又甜辣。那个口感难以用语言表达,老家的口头禅就是:“萝卜就果(生花生)没得说”。
老家的习惯是小雪前出萝卜,大雪前窖白菜。萝卜不怕霜冻,霜降前后依然生长,但小雪前后会有寒潮或强冷空气南下,人们在小雪前便将地里的萝卜拔出、储存。此时的萝卜长得似小枕头,有绿皮的,也有紫皮的,甚至有些东倒西歪,有些老缨子已泛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