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 白居易 王勃 王维 孟浩然 李白 杜甫 李商隐 | 宋代诗人: 辛弃疾 苏轼 柳永 李清照 王安石 欧阳修 | 清代诗人: 龚自珍 曹雪芹 钱谦益 纳兰性德 王国维

上海知青寻“亲”记│岁月悠悠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30 19:08 阅读(3)

上海知青寻“亲”记│岁月悠悠

 草长莺飞,繁花似锦。这是宿州最美的四月天,宿州四月之美,美在花开满枝头,也美在落红飘满地,美在百花盛开,花香四溢,香飘每个角落,一路芬芳。在这如诗如画的季节里,素有产粮大镇、粮贸重镇之称的埇桥区大店镇却惊喜的迎来了一群远道而来的上海客人。

4月10日的汪圩村,惠风和畅,生机盎然。老天也是那祥的善解人意,头天还是阴雨绵绵,雾气笼罩,一大早天气放晴,日朗气清。这样的大好春光是为来自异乡的亲人——曾经的“上海知青”而专门准备的。
听说“上海知青”返乡寻亲的消息,汪圩村的乡亲们老早就聚集在村委会门口,等待着远方亲人的到来,就像迎接少小离家的游子一样,乡亲们的心情也像这晴好的天气一样阳光灿烂。大家都在想象着当年的“知青小俞”现在变成什么样子了。村委会大厅门楣上边的电子屏上赫然写着:“热烈欢迎知青小俞回到第二故乡”的标语。当年“知青小俞”最熟悉不过的大哥大嫂们如今都变成了爷爷奶奶,他们听说“知青小俞”要回来看望他们,个个激动不已,翘首以待,像过大年一样等待着这一时刻的到来。
九点刚过,只听响起“笛笛”两声汽车喇叭的声音,一辆中巴车稳稳地停在了村委会大楼前,一群古稀老人从车上缓缓地走了下来。大家这才回过神来,他们已经回上海四十多年了,当年朝气蓬勃风华正茂的小伙子、小姑娘,如今已是两鬓花白,显然他们已经进入了花甲之年。虽说岁月不饶人,但是当他们回到了阔别已久、魂牵梦萦的第二故乡时,个个精神矍铄,人人春风满面。一下车他们就和等待已久的乡亲一一握手,亲切交谈,深情地回忆起当年的老领导、老朋友和往事来。特别是汪圩村顾前组的“知青小俞”,见到村委会主任汪学功,就像见到了久别重逢亲人一样,手拉着手久久不忍松开。一再问着张家大娘现在可好?李家大叔是否健在?当听说他们都已离世多年时,“知青小俞”眼含泪花。
“知青小俞”名叫俞育钢,1969年1月,他才18岁,初中都没有毕业,就来到汪圩村顾前组(当时是大顾大队顾前生产队)插队落户。先当社员,后到李寿小学当老师,干了一年半,获得“先进民办教师”荣誉称号,并去宿县开了表彰大会,聊起当年的往事,“小俞”记忆犹新。他含泪讲述了房东大娘给他送饺子和顾井刚大爷给他送“茅窝”子的暖心故事:房东大娘因为生活太苦,难得包顿饺子喂养他生病的最小的孩子,家里其他孩子眼巴巴地望着刚出锅的饺子,但房东大娘没有舍得给他们吃,却端来满满一碗韭菜花生饺子送给小俞吃,并满怀深情的说:“孩子,你们千里迢迢来农村,父母又不在身边,太不容易了,咱庄稼人没啥好吃的,这碗饺子你说啥都要吃了,不吃就是瞧不起俺农村人”。小俞只得从大娘手里接过这碗饺子,含着眼泪吃了下去。顾井刚大爷看到小俞脚生冻疮,连夜给他制作一双“茅窝”送给小俞,并语重心长的说:“茅窝看起来笨重,但是穿在脚上暖和,你们还是孩子啊,只有穿暖和了才不能不想家”,一席话感动的小俞眼眶发红,从此小俞的脚上再也没有冻疮了。淮北乡亲的那份淳朴从此深深地印在了小俞的心里,那种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是永远也忘不掉的!
在顾前组,小俞见到了当年的退休教师顾井节,并送一本《沧桑五十年》——上海知青在皖北的书给顾井节,还委托顾井节老师转送一本给李寿小学。 他们循着插队时走过的道路,一路走,一路看,谈笑风生,感慨万千。哪里还能找到过去的影子!再也找不到他们曾经住过的土坯墙茅草房了,再也见不到那眼深不可测的老井了,只能到记忆中的旧址去看看了。过去的牛场子、过去的打麦场和馒头一样的麦草垛现已变成了一幢幢拔地而起的楼房!一条条平整的水泥路纵横交错,一盏盏太阳能路灯笔直地立在道路两旁。满眼的麦苗像绿色的地毯,乡亲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此时的“小俞”更是激动不已,他说:“真没有想到改革开放以后,汪圩村的变化那么大,简直是一日千里……”特别是国家精准扶贫的政策落地后,那些原先住在低矮破旧的茅草房里老人,如今都搬进了宽敞明亮的大瓦房,户户都有彩电、空调、洗衣机,连床上的铺盖都是三面新的“四件套”,他每到一户,都能听到一个共同的声音:“都托国家的福,多亏现在政策好啊!”
© 2013-2022 古诗集 | 古诗词大全 诗词名句 古文典籍 文言文名篇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