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 白居易 王勃 王维 孟浩然 李白 杜甫 李商隐 | 宋代诗人: 辛弃疾 苏轼 柳永 李清照 王安石 欧阳修 | 清代诗人: 龚自珍 曹雪芹 钱谦益 纳兰性德 王国维

朱和平:怀念钢笔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30 11:19 阅读(0)

朱和平:怀念钢笔

  用钢笔书写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了!不知从何时起,廉价的“中性笔”逐渐取代了钢笔,就如一次性打火机取代煤油打火机一样。

 这种一次性水笔制作简单,成本低廉。俗话说“便宜没好货”,中性笔笔芯质量参差不齐而且时好时坏,有的极细极硬,写字如刻字,干涩费劲;写出的笔画没有粗细、轻重变化,缺少美感;有的下水不畅,划几下才能写,写出的字断断续续;有的吐水,一笔下去洇湿一大块……总之一句话,用这种笔受罪!情绪破坏殆尽,毫无快乐可言,我不知道为什么科技越来越发达产品却越来越差!
 每当这时候,我就特别怀念钢笔。我记得进初中就开始用钢笔,我的第一支钢笔是黑杆的“新农村”,八毛六一支,笔杆粗壮,笔舌宽大,书写流利。这种笔价廉物美,广受欢迎。第二支笔是“南京牌”,一块六毛九,灰杆,金属套,宝塔头,下水细得多。那时最好的钢笔是“英雄牌”金笔,那是国产钢笔中的“派克”,国人的骄傲啊!英雄金笔五块多钱一支,笔杆、笔帽、笔挂、镀金的笔头、橡胶管护套都精致得无以复加,而且经久耐用,我的一个同学竟然用了十几年。
 曾几何时,钢笔是身份的象征,中山装左上的兜里插着钢笔,要么是干部要么是知识分子。听过这么一个段子,插一支笔是大队干部,插两支笔是公社干部,插三支可能是大干部,插三支以上那一定是修钢笔的。哈哈!
 钢笔有许多优势,其一、便于携带,吸一次墨水可以用好久,故又称“自来水笔”;其二、钢笔较之毛笔更易掌握且书写速度更快;其三、钢笔能写出漂亮的笔锋,尤其是折笔和捺脚,笔锋十分明显。所以钢笔流行甚广是必然的。
 仔细研究钢笔的结构,你会发现它设计很科学,橡皮管和里面的细筋方便吸入墨水,鱼鳃状的笔舌有贮水功能,笔尖紧贴笔舌,下端开缝,书写时笔尖受力,墨水便源源不断地流出,而且力度不同,笔画的粗细、轻重也不同。笔头有一个接近球形的突起,不同方向都可以书写,正书则类似毛笔的“中锋”,写出的笔画稳重、厚实;侧书则类似于毛笔的“偏锋”,写出的笔画灵动、秀美;反过来写笔画特别纤细,只有在特殊的情况下才用。熟悉了笔性,你就能运用自如、笔下生辉。
 用钢笔当然少不了墨水(蓝水或红水),红水一般是老师用的,学生只用蓝水:纯蓝和蓝黑两种。纯蓝使人想到蓝天的颜色,一幅漂亮的纯蓝钢笔字让人有一种翱翔太空的冲动;蓝黑显得沉稳、低调,有一种历史的沧桑感。那时的墨水真好,纯净、不粘笔,透着好闻的墨香。我喜欢钢笔,也喜欢用钢笔书写,笔尖与纸面摩擦传导给指和腕那种坚实而不僵硬、灵活而不艰涩的感觉简直妙不可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从村里一个退伍军人处借了一本钢笔行书字帖,有空就照着练习,竟然练得一手好字。
 上大学时,流行一种碳素墨水,字迹更稳定,适合抄写档案、表格。然而碳素墨水有一个明显的弊端,就是粘笔,要经常清洗钢笔才行。后来,碳素墨水越造越差(“奥林丹”除外),简直没法用,我为此不知摔坏多少钢笔。
 大约九十年代中期,有一种笔悄悄进入人们的视线,那就是“签字笔”,时尚、大气的外观,一次性笔芯,使用方便,书写流利。可是签字笔的笔芯两块五一支,价格不菲,用不了几天,一般人用不起。后来,廉价的“中性笔”取代了钢笔和签字笔,成为大众书写工具。国家考试明确规定用0.5mm中性笔,对中性笔的普及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本世纪初,钢笔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然而那些与钢笔相伴的日子总是令人难以忘怀:用钢笔抄写第一篇课文《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用钢笔填写第一份《入团志愿书》,用钢笔做出第一份中考、高考答卷,用钢笔写出第一份“情书”,用钢笔填写第一份人事档案……钢笔曾经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伴侣啊!
© 2013-2022 古诗集 | 古诗词大全 诗词名句 古文典籍 文言文名篇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