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书皮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2 09:22 阅读(0)
包书皮
作者 | 孙成栋
飒飒秋风中,又一个新学期款款而至。
离正式开学还有几天,女儿就忙着到文具店买“书皮”了。所谓书皮,说得通俗点就是包在书上的封套,起保护书不遭破损、不被玷污的作用。偌大的文具店里,各种材质、尺寸、型号、色彩、样式的书皮琳琅满目,简直让人眼花缭乱。
看着这些品种丰富、美不胜收的书皮,我的眼前不由得浮现出儿时包书皮的情景。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中期,正是我读小学、中学的时期。那时,每到秋学期开学,我们这些疯了、野了一个暑假的淘气蛋,居然也甚为激动和向往。一来随着新学年的来临,大伙儿都会“升级”,在低年级的那些小不点面前,会显得形象更加“高大”。二来新学期第一天,会发一摞清香扑面的新教材。这对平常基本看不到书的我们来说,不亚于一个“超级诱惑”。
平心而论,那时的书籍用纸不像现在这样洁白、平整、爽滑、细腻,都比较简陋、粗糙、黯淡,甚至那淡清灰色的书页上,偶尔还会出现残留的碎秸秆。用笔在书页上写字时,会隐隐有“坑坑洼洼”的颠簸感和“嘶嘶啦啦”的生涩感,如果用钢笔写字还会每写一笔“洇”开一大片,俗称“糊掉了”。而书籍的装帧也十分简单,除了封面、封底,所有的图案都是黑白的。一本本散发着土气的书,犹如我们这些衣着朴素的乡下孩子。
可这些,并不影响我们对新书的喜爱与珍惜。不知为什么,我天生特别喜欢闻嗅新书那独有的清新的墨香。每次新书一到手,总是情不自禁却又小心翼翼地将其轻置于鼻翼处,细细品赏那沁人心脾的书香,久久不愿放下。那段时间,书包里、教室里乃至整个校园里,都会弥漫着这缕缕粗粝却好闻的书香,不禁令人有微醺之感。
而书的形象尽管“其貌不扬”,却依然是我们心中的最爱,每一本都令我们爱不释手。捧在手里,翻动书页时一点不敢用力,生怕把纸页撕破。这对我们这些在田野上“浪”惯了的“小公鸡头子”来说,属实是一件难事。必须屏气凝神,轻伸手指,柔柔地抚在书页上,然后缓缓地翻起,再徐徐地放下。
虽然已经做到一百个小心,但心中依旧感到不踏实,总是担心书“裸露”着会出意外。渐渐地,一个想法在脑际萌生:为何不用东西将书包起来呢?既保护了书籍,又不影响美观,还减轻了心理负担。
可以说,那时的包书皮意识是在实际生活中形成的,并非模仿自城里人。而包书皮技术也是无师自通,凑合着、摸索着、琢磨着包包,就包成了“熟练工”和“老师傅”,并且一直绵延很多年。
与现在有所不同的是,那时的书皮没有现成的,所有店铺里都不卖书皮,我们只能自己去寻找可以包书的材料。通常,用得最多的是旧报纸。这主要靠大人帮忙,一般每到开学前,父亲都会想办法找来一大叠旧报纸,供我们兄妹三人包书皮。弄不到旧报纸的人家,则会用其他的各类包装纸甚至旧贴画,总之,能起到保护书的作用就行。
那年月,经济拮据、生活困窘,人们在“吃穿住用行”等方面都不讲究,总是“大差不差”就算了。于我,纵然一两个月吃不上一块肉,也没有怨言和奢望。可每次包书皮时,我却下意识地赋予其一种朴素的“仪式感”。那双手,平日里什么都抓过,吃山芋、萝卜及其他瓜果时,基本不洗,搓几下、拍几下就开吃。可包书皮时,总是先将手洗得洁洁净净,再用干毛巾擦得干干爽爽,然后才开始包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