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雨:小巷春秋 | 年少记忆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30 10:24 阅读(0)
汪雨:小巷春秋 | 年少记忆
古六安有九拐十八巷, 我家对面的小巷,是寻常巷陌,没有名气,也记不起叫什么巷子,估计是有大名的,姑且叫他大旅社巷子吧。80年代我在小巷里的地区五交化公司实习几个月。2003年,买新房,一眼就看中皖西路地区五交化对面的楼盘,冥冥之中的缘分,住到工作起点的地方。小巷里颇有人间烟火味道,就像木心的诗歌《从前慢》:“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破旧的老大旅社楼拆了,盖起当时本地比较少见的高层,才10几年光景,2020年底前又拆了,未来不知道什么样子,但愿和旁边的皖西大剧院楼盘一起涅槃重生,未来可期。
无论怎么变迁,小巷里做营生的卖早点、理发小店,依然一直顽强的活着,拆迁前后,才各自分散在附近的巷陌。
------
“转制”的馄饨铺
馄饨铺经营的是一对老夫妻和她的女儿、女婿,母女俩都比较清瘦,可做的馄饨不瘦。因为附近皖西路小学和一个中学 ,吃馄饨的娃娃们特多,小店两张大桌,更多的是学生的小桌椅,娃们经常是一碗馄饨加一个鸡蛋,鸡蛋是第一天煮好去壳后,再卤的茶叶蛋。娃们长大考上大学,放假归来,还回到小店吃,回味童年时光。阿姨伯伯有退休工资,为留下下岗的女儿帮忙,每个月给女儿女婿开工资。拆迁前,老太太说不干这营生了,站了这么多年,腰腿不方便了,好好歇歇。前几天在附近红街又看见了这家老馄饨店,不同的是扎着长辫的女儿当了老板,老奶奶当雇工了,老店传承,小店成功“转制”,估计也得开工资给老人家了。
------
与时俱进的牛肉汤
经营牛肉汤是一对年轻夫妻,拜师学艺,学会了正宗淮南牛肉汤。开店经营,一边陪读孩子。两口子勤劳朴实,饼脆汤足粉丝多。记得我陪读孩子住一中附近的三年,一中门口那里也有一家牛肉汤馆,那饼子越做越薄。我和老板开玩笑:你姓蔡吧,蔡伦的后裔,会造纸。等我陪读三年回来了,小巷牛肉汤馆还在,只是随着拆迁,小区住户搬走,二中改了北门,小店似乎冷清了许多。许久没有去吃,有一天想去吃,小店已经关门搬走了。哎!忽一日,回家闻到熟悉的牛肉汤味,看见桌上牛肉汤和牛肉饼,原来儿子从网上订的,小店还在小城,插上互联网翅膀。知道了地址,我周末专门寻去喝了一碗,熟悉的味道,相同的配方,小店人不断,门外几个外卖小哥斜挎在电动自行车上,玩着手机静等派单。
------
价格亲民的理发室
如果在小城找到剃头理发10元的店,恐怕为数不多。理发室在小巷的尽头,我基本没有去过。有一天,开车回车库,隔壁车库墙上安装了理发室的霓虹灯,心想在小区这里面开理发室,生意怎么会好?况且小区大门口就是两家时髦的理发店,托尼催你办卡优惠的那种。有天因为要出差,时间来不及,傍晚来到小店理个发,小店还有几个顾客。聊天中,理发师说为了老客户,就近搬过来,小区里面开店,虽然偏了点,但都是老主顾惠顾,扫码才10元。难怪生意不错,门口的托尼店基本30元,过年还涨价。
------
“憨豆”面馆老板
小区门口的面馆,也是对面小巷搬来的,面馆全天营业,早晨牛肉、牛肚、猪肝、雪菜肉丝各色寿县小刀面条,中午和晚上还经营各种菜肴。经营面馆是寿县两口子,老板长的酷似憨豆先生,头大眼大个头不高,“憨豆”老板会烧菜,爱喝小酒、爱熊(批评)老婆、爱开玩笑。经常说自己是“坏男人”,得意的很(寿县划归淮南,淮南人)。在对面小巷10元一碗面条,搬过来12元,涨价了。问“憨豆”老板,“憨豆”老板一本正经说:昨天去吃包子,素包子1.5元一个,问包子店老板怎么涨价了?包子店老板说:猪肉涨价了!“憨豆”:p话,猪肉和你素包子毛关系啊。包子店老板弱弱说:他想吃肉。看样子“憨豆”也是这样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