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 白居易 王勃 王维 孟浩然 李白 杜甫 李商隐 | 宋代诗人: 辛弃疾 苏轼 柳永 李清照 王安石 欧阳修 | 清代诗人: 龚自珍 曹雪芹 钱谦益 纳兰性德 王国维

怀念那远去的肉香味儿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30 08:31 阅读(0)

 怀念那远去的肉香味儿

任广权
 
冬日的傍晚,天灰蒙蒙的。下班回家,在小区大门口,又遇见刘老师的卖肉车。多次听同事及朋友谈论这里的腊汁肉味道鲜美,但从未品尝过,便过去买了一份儿带回家,品尝后果然相当不错,不止色泽鲜美,而是让我吃出久违了的真正的肉香味。
刘老师在大学从事教学工作多年,前些年退休后,便与儿子做起了烹制售卖腊汁猪肉的营生。据他说,所卖大肉都是从秦岭山中专门购买的黑猪肉,进行秘制配料烹制加工而成。由于肉源和加工作坊条件的限制,每周只能在附近两个小区各卖一次。售价虽然不菲,销量却一直比较平稳。
------
说起黑猪肉,说起真正的肉味,不禁使我几十年还未褪去的儿时记忆显现脑海。
记得小时候我们村里,不是几乎,而是标配,每家后院都围有猪圈,养着几条猪。春天买猪仔,冬天交任务(猪养大交给国家收购站完成任务),腊月年关,又杀猪过年。那时候,天气暖和的季节,我们小孩子干的最多的农活是拔猪草。到了腊月根儿,听到声音最多最响亮的,便是家家户户杀猪时猪的嚎叫声。猪圈的功能不仅仅圈养猪,还有沤粪。到冬天,呕了一年的圈粪便被人们起了出来,先临时集到粪场,再被社员们集中拉到生产队的麦田里。每到年关,用母亲时常唠嗑的话说,当年爷爷在世时,最爱听的便是家里杀猪时的猪叫声。这并不是说爷爷贪吃,而是过去老一代人们心中对过年的一种企盼和快乐的感受。
在我幼时的记忆当中,这样的日子年复一年地重复了好久。那时候,猪都是黑的。由于口粮非常有限,猪食一般以树叶、猪草、干玉米秸秆和麦秸秆粉碎的糠以及泔水剩饭为主。所以长成的猪就比较瘦小,年底出栏时,能有百十来斤就算比较大的了。后来,土地承包责任制政策实施后,粮食收成有了大幅度的提升,猪食便逐渐以粮食饲料为主,猪的品种也由黑猪渐渐变成了瘦肉型的大白猪,每头猪二三百斤重也是稀松平常的了。然而,不论猪的肥瘦、颜色、体重如何变化,肉的味道却始终如一,香味儿浓。
在城市生活这么多年,虽然经济条件逐年改善,生活也算富足,但隐隐中总觉着越来越缺少了什么。细追究,却原来是少了那浓浓的真正的肉香味儿。
------
前几年,与一朋友聊天时,说到了猪肉味道的变化,朋友笑着道出了一些实情。那时候,村人养猪,时间是以年计算的,猪是自然生长的,吃的是纯天然饲料,活动范围宽敞,长得结实,肉味儿自然香。后来,慢慢的,养猪的模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家家户户的分散圈养变成了规模化的集中圈养。而养猪的目的,也一味地追求了经济效益,猪饲料已不再是纯粮食加工品,而是从市场购买的商品饲料。饲料里添加剂成分越来越多,什么瘦肉精、嗜睡剂、催生激素等,使猪的生长周期大大缩短,从出生到出栏,仅仅只有三个多月,你说猪肉还能有原来的香味儿吗?
想想现在猪的一生,不只生命周期大幅缩短,一生大都在昏睡中度过,并被各种添加激素控制。较之其祖辈,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变局。从一出生,便进入了生命的倒计时,用一句成语“向死而生”来形容,可谓再贴切不过。对猪来说,其生命存在的意义已今夕难比,更像一种被现代工厂生产出来的工业品。由此我时常感叹,这些养猪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于猪,是不是意味着谋杀,就像当年纳粹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和日军的“黑太阳”731;而于人,是生活物质丰富的福祉,还是一种美感的远离?这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进步和生活改善吗?
近些年来,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道路和工具的巨大改善,回乡下老家的次数也逐渐频繁增加,而回城时,捎带最多的东西,便是老家地里无公害的蔬菜、土鸡蛋以及街边摊点肥肥的大肉。然而,最近几年,从乡下老家带回来的东西,特别是大肉,也逐渐与从市场买回来的味道相差无几了。前年秋天,与同事去咸阳永寿县山区扶贫时,路遇一卖肉摊点,看到肉的肥瘦、色泽都较好,便推荐大家买点。回来后,同事们都称赞那次买回来的肉味儿特香,并惦念着有机会再去那儿购买,而我只能笑着对他们说,好品质的大肉,现在于我们已成为可遇而不可求的了。
© 2013-2022 古诗集 | 古诗词大全 诗词名句 古文典籍 文言文名篇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