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 白居易 王勃 王维 孟浩然 李白 杜甫 李商隐 | 宋代诗人: 辛弃疾 苏轼 柳永 李清照 王安石 欧阳修 | 清代诗人: 龚自珍 曹雪芹 钱谦益 纳兰性德 王国维

浓浓的感恩,让亲情更浓,年味更浓。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5 07:20 阅读(0)

浓浓的感恩,让亲情更浓,年味更浓。

 【往事悠悠】汪江萍:女人们的年味

 
过去老北京人有话儿:“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过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白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儿晚上熬一宿……”这是谁家年味?
腊八这一天,我一个退休在家的闲女人给机关“女神”群的姐妹们发了一条“姐妹们,今天喝粥没?我把‘粥’到贴心的祝福送给你。腊八天冷了,一定喝碗热乎粥再出门。”有的姐妹回复:“昨天泡的豆,一早起来熬的。”有的姐妹回复:“今天不出门,在家洗窗帘。”还有的姐妹回复:“上班没时间,周日周天赶紧干。”独独我这闲着的女人感慨颇多。
我好奇地上网搜了些年味图片,有北方大嫂围着灶台蒸黏豆包图个红红火火的;有南方女人捣年糕图个年味越“捣”越浓的;有胶东女人蒸大饽饽图个日子蒸蒸日上的;还有孩子们放着鞭炮撒欢儿跑的;还有男人赶集跑年货或贴对子的……,总是一种喜庆却更多了女人们的忙碌。
我忽然想起上世纪八十年代家里的年味。改革开放初期,母亲“靠边站”的问题迟迟没有落实,还在商店上班的母亲一句话“生气不如攒钱,改革年代咱挣钱!”带着全家人开始了挣钱兴家的道儿。母亲爱做针线活,又把儿媳妇送去佳木斯学裁剪。临近过年,农场正时兴穿缎子棉袄,母亲把全家人都动员了起来,儿媳妇负责裁剪,母亲负责缝纫,我和妹妹负责绗棉袄。母亲做针线活很细,要求我们也严,很快家里做缎子棉袄合身又好看的名声传了出去,东到了饶河县,西到了佳木斯市。特别是那种带着“福”字、“寿”字有大圈花样的缎子,更是在母亲排花的技巧中受到青睐。一时间,年轻人结婚、老年人祝寿,我们家门庭若市。母亲是个热心肠,遇到会做针线活的,就帮着裁剪后让人拿回去做,遇到缎子面滑不好做的时候,母亲又手把手教。而母亲盘的扣是别人所不能及的,只得求母亲,而絮棉袄、绗棉袄的活也往往让这些人帮了去。那一年,家里缝纫机“嘎达嘎达”的响声,伴着女人们的笑声,迎来了新年的鞭炮声。
后来到了八十年代后期,缎子棉袄逐渐过了时,父母也都到了退休年龄。母亲就在自家院里盖了一间房,领着全家人开始了炸油条、做元宵、加工熟食等营生。母亲有头脑负责张罗指挥,父亲和弟弟有劲负责揣面,而我更多的是杀鸡!说起杀鸡也真是“被逼梁山”话且长啊。七十年代中期姥姥和父亲先后得了病,母亲要干工作还得调理病人生活,家里好不容易养只鸡想改善一下,总得找人杀好做好再回送人家一碗肉,我爱吃肉却轮不上,真真地馋也真真地不舍。就是为这一碗鸡肉不仅学会了杀鸡、杀鸭,连后来加工所需要的熟食材料也一并由我清洗了,残忍带着血腥不能不说我一点不心颤,但没办法。剩下的女人们则负责炸油条、包元宵,甚至引来周围邻居的女人们围坐在一个大面案边干着说着笑着。临近过年,买油条的、要元宵的、想吃烧鸡的,络绎不绝的人常常在院里排起了队。那一年,家里锅灶上煤烟的呛味、女人身上油花的香味、餐桌上熟食的腻味,升腾起新年富足欢乐的年味。
记得摩梭人有首感叹女人犹如大地母亲般滋润万物的民谣歌词:“太阳歇歇呢,歇得嘞。月亮歇歇呢,歇得嘞。女人歇歇呢,歇不得,女人歇下来火塘的火就要熄灭。女人不肯苦呢,日子咋会甜嘞?有个女人在呢,山倒下来,男人就会扛起来……”。是啊,今日腊八已近新年,哪家女人还歇得呢?老北京人的话儿“小孩小孩你别馋”谁会为顽皮的孩子解馋忙碌到除夕?是妈妈。谁又会为家人迎年打扫庭堂到除夕?是妻子。啥是年味?家里有勤劳贤惠的女人就有年味!
© 2013-2022 古诗集 | 古诗词大全 诗词名句 古文典籍 文言文名篇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