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作家韩乃寅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4 13:49 阅读(0)
官员作家韩乃寅
文翟国胜
白净的脸庞,中等的个头,见人未说先笑,而一笑,一双眼睛就眯成了一条缝儿,很使人联想起弥勒佛。没有官员的威严,也没有人们想象中作家的不羁,更多的是学者的沉稳和东北汉子的朴实,这就是“官员作家”韩乃寅为创作反映农垦题材的大型文献记录片《第一犁》率队到黄泛区农场搜集素材时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
韩乃寅是黑龙江农垦总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今日的农垦总局,也就是当年梁晓声、张抗抗等几十万知青“战天斗地”的生产建设兵团。总局的局长一般都是副省级领导,而作为“副局”的韩乃寅,也应该是正厅级干部了,从这个角度说韩乃寅是“官员”,一点水分都不掺。但韩乃寅又是个名副其实的“作家”,他已出版了《远离太阳的地方》《燃烧》《高天厚土》《城府》《岁月》《破天荒》《龙抬头》等十几部共1000多万字的作品,并先后荣获东北地区首届文学大奖一等奖、丁铃文学奖一等奖、黑龙江省文艺作品精品工程奖、中国图书奖、中宣部“五个一”优秀作品奖等。他的反映知青生活的三部曲《远离太阳的地方》,被中国文联原副主席、文化部原部长高占祥撰文誉为“第一部全景式反映知青生活的巨著”。他的多部作品还被拍摄成电影和电视剧,尤其是表现农业题材的十八集电视连续剧《龙抬头》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播出后,更是好评如潮。韩乃寅凭借创作的实绩成为了黑龙江作家的“领军”人物,被推选为省作协副主席。
我在单位大小也负一定的责任,知道当领导的往往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1000多万字的作品对许多领导来说,不要说创作,就是抄一遍恐怕也很难挤出时间。而作为大垦区领导的韩乃寅,他又是如何成就如此巨大工程的呢?两天的交往,与韩乃寅及同行多次的攀谈,终于让我揭开了这个心中的谜。
韩乃寅从小就对写作有着浓厚的兴趣,中学时代就在市级报刊上发表了《我的志愿》,《红色接力棒》等作品。在山河农场当知青时,他把写新闻做为追求作家梦想的基石。9年多的时间,在报刊上发表了800多篇新闻稿件,有的还上了《人民日报》的头版头条。粉碎“四人帮”后的1977年,韩乃寅考上了牡丹江师范学院中文系,他一面博览群书,一面进行创作,大学二年级的时候就出版了《断了线的风筝》《箭娃》两部作品,被黑龙江省作协吸收为会员,成为学院第一个有作家身份的大学生。韩乃寅长期在北大荒生活,北大荒人艰苦创业的精神激励着他,老一辈作家丁铃、吴祖光及同一代的著名作家张抗抗、肖复兴、梁晓声在北大荒的成长经历鼓舞着他。他情系黑土地,笔耕北大荒,决心成为北大荒的代言人,让北大荒神奇的土地和神圣的精神走进全国人民的心中,进而走向世界。韩乃寅在垦区负责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文化、教育、卫生等,除了下基层,时间几乎被会议、文件、迎来送往挤得满满的。但他在业余时间不打麻将,不逛商场,一般都是写写文字。而在出差的途中,不论是在汽车、火车或飞机上,他总是闭目构思、谋划作品。更多的是在晚上,他常常一写就是半夜。兴趣激化了他的创作热情,责任是他创作的强大动力,黑土地是他创作灵感的不竭源泉,而勤奋则为他的成功架起了阶梯,这或许就是韩乃寅成为“著名作家”的“成才之路”吧!
攀谈中知道韩乃寅即将退休,我说:“退休后韩书记就可以专心搞创作了。”他笑了笑,说:“不行啊,还没退休农业部就把我抽出来拍片子啦。几个大学也已经聘我为客座教授,下一步恐怕主要是和大学生打交道了,创作还是属于业余。”我说:“那你又成为‘教授作家’了。”韩乃寅听后“哈哈”地笑了,爽朗的笑声感染了周围的人,大家也都笑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