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是乡村的标志。乡村没有高楼大厦,没有标志性建筑物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3 21:50 阅读(0)
树的出走
树是乡村的标志。乡村没有高楼大厦,没有标志性建筑物,一棵槐树,一株柳,一杆笔直的钻天杨就是乡村的地标。到了东北很多地方,听到的乡村名字就是用树来称呼的,什么大杨树、柳树屯、三棵树等等,听起来总有一种亲切的泥土气息,仿佛眼前浮现出了村名上的那棵大树一样。在广袤的乡土中国,有树的地方就有村,有村的地方必有树。我在乡间生活的时候,以树为伍而长,那些遍植乡梓的绿植都是我的兄弟姊妹,每当看见从小熟稔的树站在熟悉的地方,就有一种到家的感觉。
如今,那些乡村的树正在逐渐消失,正在被另一些能很快见到经济效益和可观收益的树代替。近年来一次次回乡,我总能发现曾经熟悉的大树、老树日渐稀少,不知所踪,新植的树算是不少,但都是各家各户的果园。站在曾经收割劳动的麦田里,各种果树已连成一片,把原本熟悉的耕田打扮得像一片新开垦的土地。苹果树、杏树、桃树……都是能换大钱的树,果子不能当粮食吃,但都比种麦子强,所以越来越多的庄稼地成了一片又一片的果园。走到地里,很多树都是新栽的,人们眯着眼睛看着摇曳的枝条,巴不得它们一年几次开花结果,变成人见人爱的钱。没用的树少了,见效慢的树也少了,庄稼更少,谁还种粮食,又不赚钱,吃的粮食现在都靠买,有钱就可以解决一切。有的树在生长,有的树却在消失,也许这就是树命运。但对我来说,消失掉的乡土之树,是曾经浸染过我年幼岁月的草木,它们是延伸并且丰满了我那一段生命。开着的紫花的桐、离乡愁最近的桑、长满故事的槐、枝头沉甸的柿,还桃红杏白和绒花飞舞的合欢……经历过乡土记忆里,每一片叶,每一朵花,都是乡村生活的注脚,没有了它们,过去的时光似乎也缺失了见证和依托,流露着一些不动声色的疏离与荒谬。
没有了大树,我好像失去了在故乡的坐标,一个人走在曾经劳动过的田地里也常常找不到原来的路,原本茂盛的记忆一下子觉得荒凉了许多,不知道何时还能重新长满。村中巷道和农家院落大都由水泥硬化,再也长不出一棵草,遑论一棵树,没有树飞鸟恐怕也到远处安家了吧。我眼见那些巨大的柿树根已被抛出来,歪倒在它们原本茂盛的地方,还有粗大的国槐被挖出来,根脉周身带着一些泥土被五花大绑压上汽车,不知驶向何方。树贩子正在走村串巷搜罗更多的成年大树,有些大树弄不好已经蔫头蔫脑地站某个城市的街头,我总是担心,它们离开了熟悉的土地,会不会失去活下去的勇气。人可以回到家乡接地气,树又没有腿它们怕永远也回不到生也长也的故土了,我一直觉得它们应该属于适宜而熟悉的土地,但没人愿意这样怜惜一棵树。
树是我们祖先的精神庇护所,我们曾经的迁徙流离和举目相望,最后莫不是都要依附在一棵树和一片林。当我们回想起村口的那棵老树时,心中泛起缕缕乡愁,当我们追根溯源到那棵大槐树时,穿越万里河山的乡情,所有的挂念和怀恋正是因为一棵树而成为一道风景,繁花开过,绿叶飘零,回忆才会年年披绿,岁岁相传。而现在我总是忍不住忧虑,当我们与树相依相容的关系日渐薄凉时,一代人的情怀会不会越来越小,随着树的出走,人心会不会走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