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 白居易 王勃 王维 孟浩然 李白 杜甫 李商隐 | 宋代诗人: 辛弃疾 苏轼 柳永 李清照 王安石 欧阳修 | 清代诗人: 龚自珍 曹雪芹 钱谦益 纳兰性德 王国维

三林镇印象记 - 读《小河之恋》有感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1 11:27 阅读(0)

三林镇印象记 - 读《小河之恋》有感

 三林镇印象记


读《小河之恋》有感
 
前几天欣赏了咱们《绛州文学》发表的一篇散文《小河之恋》颇有感慨,文章开头一提桥西,就不由人产生一股亲切感,因为什么?因为我的根底也是桥西人。虽然父母亲在解放前就进了城,我生在城外西关顺城坊,但我学校毕业分配到新纺,等于我又回到了“老家”,重新踏上桥西这块土地。听在桥西村副业股忙活的张福合叔父讲,老爷一家子是从湖北水灾后逃难来到三林镇桥西村的。在这里安家落户后全家人基本都入了农,“大益成”纱厂开工后我二爹和我父亲都上了工,我父亲当时十二岁还是童工,二爹后来被日本鬼子惨杀。新绛四七年解放后父亲在城里经营布匹摊子,每逢春节我们一家人就要回桥西村给祖宗牌位子祭祀,给长辈们拜年。
 
 
       那时候回“老家”桥西村有两条道,一条沿土崖新开的官道(公路),一条就是顺汾河岸边行人踩出来的“羊肠”小道。这条小道要穿过很长一段的密林,才能达到“三林镇”的镇点上。所谓“三林”,老早就有这样的说法:段家庄一带称上林,桥东桥西称下林,中间地带称中林。桥西桥东人进城,开口都不叫桥东的桥西的而是叫“下林的”。这段“密林”,最东边延伸到南门渡口,最西边到桥东村头。这片“密林”是什么时候栽植的,可能是多少多少年以前吧,目的是为了“防洪”。我和小伙伴们没少在这片林子里玩耍,还碰见过一只呲牙咧嘴的大野猫呢。
 
 
 
        穿过林子上了河堤就进了桥东村,一路上不断有村民向父母亲打招呼,有的还抱拳作揖称“拜年了”。我们还要避开路上的“秋千”架子,在欢乐的人群中穿行。出了桥东村,眼前布满了七沟八叉的水地,地边挂着一层层玻璃样的冰凌片片。莲藕的残叶漂浮在水面上,偶而能看到几条小鱼在叶子下面游玩。春天来了,北山水库开始放水(春耕浇地),从桥西峪里绕村而行的“小河”扭动着细腰儿摆动着春的舞姿……一条主渠道把桥东桥西两个村子分开,渠上搭一座石头桥,桥旁立一面石碑上书“万善桥”。每次路过此地我都要摸摸这面碑,凉凉的滑滑的(后来碑就不见了)。进了桥西村,更多的熟人老远就喊:许合(父亲大号),回来啦!父亲不断笑脸相迎给各位打拱:回来了!拜年了!拜年了!
 
 
 
      进了老屋大院,先上北房给三娘(三奶)问安。她是唯一在世的老辈,也就是我福合叔父的妈妈。问安之后全家人先到祖宗神龛前敬香磕头,然后从三娘开始给各位长辈拜年问好。长辈们一一应着好好,有的就手给一点糖果之类的吃食。那时候都不太富裕,基本上都不给钱。拜完年,招呼上炕摆碟子喝酒吃菜最后上火锅。虽然老辈们不让我们喝酒,但总能吃到过年蒸的枣糕枣花子,十分香甜。吃完饭三娘便说:去吧,到“西门上”耍去吧!我们便一哄而出直奔“西门”。所谓“西门”,就是新纺朝西的大门,一直到老窑洞口的街上。那里有摆小摊的,过年的玩意儿,小糖果吃食都有。我们在城里的包里有点小钱,买点糖果给叔侄兄弟姐妹们分分,然后打道回府……
 
 
       古人有诗云:芳草桥西路,寻春二月时。人家倚绿水,村馆漾青旗。三林镇因“林”而出名,镇却历来不是行政单位,古时设镇因此处是汾河木桥渡口为方便西行官道人马流动开了几间酒肆饭店叫出来的“镇”,更多“歇脚”的含义。而桥西村借北山古水而富有成为驰名的“白莲”产地(福合叔父说曾试种水稻),这里有必说,桥西桥东一带的兴盛,主要取决于新绛纺织工业的兴起和建立。工农大联盟,社会大发展,是新中国的到来给了这个机缘。前不久县政府又将桥西村和中社村合并为“三林镇村”,使之实名落地,成为永久的行政单位,虽然说这里“小河”消失了,但却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名份,使更快地步入小康社会创造了条件铺开了新路。
© 2013-2022 古诗集 | 古诗词大全 诗词名句 古文典籍 文言文名篇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