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从山野来 ——漫谈徐金保和他的诗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2-02 07:39 阅读(0)
风从山野来 ——漫谈徐金保和他的诗
风从山野来
——漫谈徐金保和他的诗
文/郭永锋
清晨,坐在窗前,一杯茶,一本书,人生的幸福莫过于此了。窗外,天是那样的高迥湛蓝,山是那样青翠宁静。面对绿水青山,或浅吟或高歌,每天陶醉于古诗词的境界里,这就是徐老师退休后的生活。
与徐老师是怎么相识,记不清楚了。大约是诗词学会采风时吧,或许在诗词群里?这个无需要紧,要紧的是能与他同事,被他正直爽朗的性格和积极上进、敏而好学、孜孜以求的精神感动着、鼓舞着。他的大名徐金保,网名山野樵夫。扛过枪、种过地,最后从事农村小学教育教学,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奉献他的青春和才华,为人质朴和蔼,做事认真执着。
去年有幸被学会安排,一起编辑《天水诗词》,我见识了他有军人的干练和老师的细致,说话少,办事多,且尽心,工作尽职尽责,这点让人非常倾佩。前段日子,几个年轻诗人,热血澎湃,积极倡议要开办天水诗词微刊,我非常了解此项工作的繁琐和责任,但徐老师积极热心的精神又感动我,不为名,不逐利,只有一个心愿,致力天水诗词的发展,让更多的诗词爱好者加入。任何工作,一开始很是艰难,特别是在制作这项工作,没人会做,大多同志都有自己的工作,无暇顾及。徐老师虽退休在家,但还要接送孙子上学,何况六十多岁的人。军人自有军人的气质和风度,敢于担当,经过反复琢磨,并请专业老师指导,终于解决微刊最关键的环节,且制作精美。
徐老师写诗,不是退休后无聊,却很早了,只是徐老师为人低调,不愿彰显自己。学会采风,很是内敛,无声地淹没在自我炫耀的人群里。作为诗人的他,一心写诗,写生活、写情趣、写思想、写心声。翻开他的《山野风》,一股山野之清风扑面而来,让人神清气爽,舒心快意。
“晨钟惊梦醒,持耒向南园。林雀呼朋早,霜条经夜寒。剪枝雕玉树,浇水引洪泉。只把农桑事,凝成日子甜。”(《七律?园夫》)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意境简洁,极具画面感。书写农人在冬天修建树枝,以备来年繁花盛开,果实累累。用鸟雀衬托农人早,用“雕”彰显修剪树枝的小心谨慎,那一条条的树枝,是挂着农民一年的收入,故而像雕塑大师一样认真。春天来了,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灼灼桃花、雪白梨花、粉白苹果花,竞相开放,芳香四溢,再看那一排排一行行的果树,整齐美观,颇有造型,这就是农民的智慧和艺术,但在我们享受视觉盛宴时,谁又能体会农民的辛苦。一个“事”字,颇有深意,让人体味再三。
“才见和衣横卧去,鼾出窗外已如雷。”(
《农家》)写作须有生活体验,写出的东西真实可信,徐老师尽管是小学老师,但同时还是个农民,这种白描的写法不仅写自己,也是千千万万农民劳累困乏的真实再现。
“陌上菜荚已透黄,晓星照我抢收忙。”(《鹧鸪天?再写收油菜》)“晓星”天将亮时的星星,能“照我”吗?似有欠妥,但瑕不掩瑜,描绘了农民抢收油菜的紧张场景,对农民而言,成熟的油菜(所有农作物),若不及时抢收,熟过头了,或遇到灾害天气,都会受到极大地损失,比割自己的肉还心疼。所以早出晚归,再苦再累,不敢松气,何其真实,蕴含着对农民命运的极大关注。
这种写法源于《诗经》中的“国风”,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徐老师写自己的劳动,写自己的生活。语言虽质朴,但给人留下广阔的思考空间,调动了读者的阅读趣味,这就是好诗。有人写诗,语言极为华丽,用词生僻,似很深奥、有文气,但缺乏生活,剥开漂亮的外衣,什么也没有。所以,要写好古诗词(一切文学),不要拘泥于故纸堆里,敢于走进生活,用心体验,或许写出好作品离你不远了。杜甫的《三吏》、《三别》、
《兵车行》等作品,无不是亲眼目睹、亲身体会,若没有这些真实见闻,能写出感人肺腑的千古名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