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香风里访路仲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2-02 05:13 阅读(0)
稻香风里访路仲
文/徐美芬
?
2020年11月15日下午,初冬的金阳洒向江南一片片黄灿灿的稻田,风里送来阵阵稻香,人也格外神清气爽。一行六姐妹相约去海宁路仲古镇走走。
路仲,是个典型的江南水乡小镇,形成于三国时期,发达于宋室南渡时期,具有千年历史文化底蕴。因为渟溪兜兜转转,静悠悠穿镇而过,路仲又名渟溪镇。
如今许多古镇都在修复、重建、发掘、打扮,乃至放大名人效应,注入太多的商业成份,致使一个个原本各有其独特魅力的古镇沦为设门卡收费、流于雷同的俗气景点。路仲的老街,一切安安静静。路仲的古桥、小河、石板路、推板门,举目苍老纯朴,略显脏乱,却传递一份原始,一份敦厚。
因为十多年前读过妹妹写路仲的散文,我对这个小镇心仪已久。这次也是她带我们走读古镇,瞻仰朱淑真故居和钱君匋祖居。她凭久远的印象带大家转弯抹角去探寻。邢家坝面前的小浜兜,水很混浊,但那亭子和两岸结实的石帮岸却无声地述说着这里曾经的辉煌。
远远看见一个高高瘦瘦的老者在用吊桶汲取河浜底浅浅的脏水浇菜。一行人走过去时,他正倚在门口,带着好奇的眼光朝我们打量。不经意间从他身后窄窄的石框门朝里一望,姐妹们顿时兴奋起来。门里别有洞天,不仅花花草草养得欣欣向荣,盆中、枝上还缀着泥塑的彩羽小鸟,盆景上有小巧珑玲的小桥木舟青蛙。大家七嘴八舌和老人攀谈起来,有人打听去名人故居的路,有人问他花草名称,他反应敏捷,思路清晰,说话还带幽默感。廊下挂着一只黑鹦鹉,说已经养了四年了,天天要洗澡,水温要求特高,用嘴试过,热了冷了它都不肯洗。热聊的当儿,他老伴也回来了,同样笑得恬静、和善。问其年龄,老伯让大家猜,70?75?80?85?他一直笑着摇头,直到我报出90,他点头笑答:“今年正好90,老伴75。”每个人赞叹不已。老两口都那么健朗、利落,老有所乐,生活美滋滋、乐淘淘,富有情趣,真是难得的福气。这对老人,像极了眼前的路仲,宁静地,知足常乐地,天长地久地,迎送着每一个静好的日子。
依依惜别老人家,一群人按照指点,继续去找访。没走多远,看见一座略显破败的石拱桥藏在金色梧桐枝叶间,虹影落在小河里,桥名“德恩桥”。被桥顶精致的青瓦小亭所吸引,小心翼翼踏上歪歪斜斜且有些松动的石阶,上桥顶看了看,可惜由于桥已成危桥,对面桥堍处砌了一堵砖墙以阻止通行。下了桥,少不得对着拱桥拍照收藏。
沿着河边陈旧古朴而结实的瓦顶砖砌长廊,拐弯往北,微微下坡,长廊又转了个直角,呈现眼前的是石埠、石牌、石桥、水阁。高高的石牌上赫然写着“渟溪门”,令人一望就感受到其历史厚度,镜头欢快地响不停。
往西折过去,钱君匋祖居静悄悄地矗立在渟溪左岸。据说是刚刚修缮一新,还没有向外开放。从正门绕到西墙,昂首只望见高顶马墙头。
一行人走向河边,德义桥就静静横跨在渟溪港中部。德义桥又名“大风桥”,为三孔石柱石樑桥。按桥碑上介绍,桥长19.5米,宽1.8米,中孔跨径4.7米。桥面有卷纹饰,两侧护栏为武康石,桥顶雕有石狮子及莲花。桥柱石上刻着“大明永乐十二年甲午(1414年)秋建”等字样。经清乾隆年间重修,嘉庆乙亥(1805年)和道光1844年几度修缮,这座桥经历岁月的洗礼,如今风采依旧,结实牢固。潺潺南流的渟溪把路仲镇分隔成东西两半。德义桥是两岸交通必经之地。站在桥顶望悠悠流水,听攘攘市声,看袅袅炊烟,目送幢幢行人穿梭于狭窄的街巷,一份水乡寻梦的情结油然而生。
泛艇过渟溪,两岸人家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