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人,故乡情》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31 12:39 阅读(0)
《故乡人,故乡情》
===故乡人,故乡情===
作为一个在大城市讨生活的镇原人,对故乡永远都铭记在心。哪怕走过万水千山,但故乡的一草一木都是心里的牵挂。总想找机会在故乡的山水间徘徊。今年清明小长假,我带着孩子回了一次久违的故乡------镇原。
这次回故乡不光是祭拜亲人。还想见见只闻其名没见过其人的文友们。早上汽车离开兰州时天空下着蒙蒙细雨,路上车多路堵,文友一路电话寻问行途、并好心告知下雨路滑小心驾驶。下午4时许汽车驶人镇原县城,天空虽然还飘着细雨,但县城道路两旁的行树却新芽露头,缤纷的迎春花鲜艳无比,空气也清新舒服,不知是因为雨水洗过的原因还是故乡怀抱中空气本身就少了雾霾的肆虐,县城街道干净的出乎意料。
因好几年没回过家,县城发展又日新月异。当我七拐八拐地寻到聚会地点时,好友克云兄在那里等候多时,他永远都是那样真诚朴素,只是比我们三年前聚会时又苍老了许多。他亲人般的拥抱瞬时融化了我一路驾驶的疲惫。我们携手上到二楼雅间,己有等候的众多文友。有我敬仰的地方史专家秦铭、何等强老师,有写散文的张文进大哥和冉大姐,还有诗歌新秀刘志洲等。他们几人都是我文学道路上的良师益友和生活中的挚友。与他们一起讨论文学、诗歌是不需要纪律约束与规定的,可以说各自的所见所闻,更不需要三番五次地强调什么条条框框,我们都主动找话题,在文学的陶冶中痴醉,穿越千百年时间的铅幕,用心灵去触摸文字里的山川和土地,用诗和远方丰富各的生活。这可能就是文学的感染力和相知相交的原因吧。
当一位身材魁梧,举止大方,言谈豪放的中年人起身与我握手并谦虚地自我介绍他叫刘万祥,是个刚踏入文学之门的“新”人时。我才知道和我握手的这位就是人称散文快手的作者祥子。我知道祥子的散文经常上报见刊,也知道他忙于工务,好多精美小文都是在闲暇时写的,为的就是不想让时间浪费。我曾编辑过他《春到陇原》的小文章,小散文不长,但文字清新、健康。文章中不但有荡漾的微波和流动的脉搏更是有给生活增加亮度的感悟。他在兰州晚报上《童年的腊月》就体现了他眷念亲人,热爱生活,对过去岁月的怀念之情。其创作来源虽是小世界的生活,但小世界也是大世界的代表,并不意味着缺少劳动、烟火、歌声、痛苦,甚至季节的交替与鲜花的绽放,倒是小家碧玉的光耀,丝毫不影响因为生活的有限而触及创作的思想,因为情感的单一才能触摸到灵魂的温度。所以,文字一旦走进作家的心灵,便以单独的形式存在下来,就不再单纯代表作家的思维与生活,肯定得有深度和內涵。所以,祥子平凡之中的小心声很意象的灌透着底层劳动大众的形象,真实地反映他的灵魂状态,他的豁达胸襟和远大的心志。
酒过三巡,意韵正浓时。我提出底层文学的心志与精神层面这个话题,并请秦铭老师给以解答,秦老师思考了一小会,用他那镇原普通话向我们作了全面的诠释:“生活在底层的人,因为了解现实生活,所以写出的文字就很耐读,这是很好的精神向往。但,善于用文字提炼生活的人,更要加强道德和思想的修养,包括责任与承担,只有这样,才不至于被现实所遗弃。假如,成为文学界的另类,必将走向生活的死胡同。生活附于生命的内涵,不论它以何种形式存在,都有它存在的理由,我们都应该用积极的态度和饱满的精神去认真地吸纳并呵护它,接受的过程其实也是修剪的过程,每一篇(首)精品都是修剪的结果”,并举了好几个这方面的例子,我被秦铭老师丰富的知识和信手拈来的语言所折服,仔细回味真有给人从渺小之中见伟大,平凡之中见格局之感。
在座的各位文友在文学之路上都成果颇丰,很有建树。他们各自都将创作的意识尽力溶解,浸泡在浓浓的茶香中,让我们品尝分享,听着各位老师创作的苦涩与清凉但却飘着浓浓醇香的分享,不由觉得春草绿油油,诗意暖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