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 白居易 王勃 王维 孟浩然 李白 杜甫 李商隐 | 宋代诗人: 辛弃疾 苏轼 柳永 李清照 王安石 欧阳修 | 清代诗人: 龚自珍 曹雪芹 钱谦益 纳兰性德 王国维

赵克明:荡胸大西北(上)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30 11:03 阅读(0)

赵克明:荡胸大西北(上)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王维的诗句招引我飞往大西北的。

从中川机场到兰州市区的路上,同行的每一个人眼睛里都写满了惊叹。裸露着灰黄的土地,裸露着灰黄的连山,没有水气,唯有阳光涂抹出的干燥。直到道路拐过一个山嘴,人们才顺着司机手指的方向,看到一道褐色的水流中追逐着褐色的浪花,那就是黄河。
就是这条河,在这儿,孕育了一座城。
下榻之后,我们一行六人驱车来到兰州繁华街区。黄河穿城而过,如一条巨蟒蜿蜒前行;河的此岸是林立的高楼,川流的车龙,对岸是楼塔参差的白塔山;一座横跨湍流的大铁桥将两岸不同的风景连为一体。
这是一座贝雷式钢桁架桥,为古老黄河在兰州境内历史最为悠久的古桥,被称作“千古黄河第一桥”,初名“兰州黄河铁桥”,后改名“中山桥”。
有资料记载:中山桥的前身系黄河浮桥,是明洪武五年宋国公冯胜在兰州城西建造的,洪武九年卫国公邓愈将此桥再西移,名之“镇远桥”,洪武十八年兰州卫指挥杨廉将浮桥移至现今铁桥的位置。据说,至今兰州还存有建桥时所遗留的被人称为“将军柱”的铸铁浮桥柱,上铸有“洪武九年,岁次丙辰,八月吉日,总兵官司卫国公建斯柱于浮桥之南,系铁缆一百二十丈”的字样。有关资料还记述,当年的黄河浮桥,用二十四只大船,横排于黄河之上,船与船之间相距五米,以长木连接,铺以板,围以栏,南北两岸竖铁柱四根,大木柱四十五根,有两根各长五十米的粗铁绳,将船固定在河面上。如此“降龙锁蛟”,被称为兰州古八景之一。
光绪三十三年,清政府在兰州道彭英甲建议和甘肃总督升允的赞助下,动用国库银三十多万两,将浮桥改建为大铁桥,由德商泰来洋行喀佑斯承建,美国人满宝本、德国人德罗作技术指导。所用建材从德国水运至天津港,又辗转一年运达兰州,喀佑斯曾保证其保固八十年,但历时仅四十二年即因战火影响中断了十一个昼夜,后经抢修虽恢复了通行,但人行桥上桥面却晃动不定,已难以担负日益繁忙的运输任务。新中国成立之后,人民政府对铁桥进行了全面的整修加固,增加了弧形钢架拱梁,使这座古老的铁桥不仅变得坚固耐用,而且还威风凛凛,十分壮观。
当地司机告诉我们,如今兰州市区已架起了十多座铁路公路桥,工艺先进,造型美观,结构新颖,气势不凡,这座古老的黄河铁桥已不再是沟通黄河南北的唯一通道了。但是它依然史诗般地凌空于黄河滔滔水流之上,吸引着无数的兰州市民和远道游客前来流连、观赏。
倚着桥栏,清风拂面,俯瞰黄河滚滚巨浪,仰观白塔融入蓝天,顿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入夜时分,中山桥更成为一道独特的奇观,桥上灯火与山景、楼景、水景融为一体,流光溢彩,如梦如幻。人在画中行,水载画舫游,置身此景此情,我们早已神思邈远,心游天外,而不觉自己身在兰州了。产生思维错觉的不只是我,元末明初诗人王祎就有诗云:“洮云陇草都行尽,路到兰州是极边。谁信西行从此始,一重天外一重天。”
看来,兰州才是我们西北之行的起点。
 
------
 
张掖,我对这个地名并不熟悉,到了张掖才深感自己孤陋寡闻。这里是河西走廊的重要一段,这里是甘肃省名“甘”字由来地古“甘州”,这里是“张国臂掖,以通西域”的古要塞,这里是古丝绸之路重镇、新亚欧大陆桥的要道,这里是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述极富庶的地方,这里是汉将卫青、霍去病封狼居胥、牧马祁连的地方,这里是隋炀帝安抚西域举行“世界博物大会”的地方……
在前往张掖的动车上,我们透过车窗远望白云缭绕的祁连山,山下是广袤的草场和油菜花,油画一般,从远处铺展到我们的眼前。在这幅巨画的绿与黄中,点缀着点点黑的牦牛与白的羊群,这样画面又有了动感,像极了一部超宽幅的大片。若不是亲眼目睹,你绝对体味不到古诗句“不望祁连山顶雪,错把张掖当江南”的意境。
© 2013-2022 古诗集 | 古诗词大全 诗词名句 古文典籍 文言文名篇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 联系我们